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普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甲乳亚专科成立于1995年,2011年迁至省立医院南区(南二环与合作化路交口西南角),并正式挂牌甲乳诊疗中心,是我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普外科的一部分。现有医生10人、护士15 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

甲乳亚专科自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科主任的带领下,规模不断扩大,现有46张住院病床;在努力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多学科合作和对外交流,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技术保质量。现每年完成门诊人次9000余例,住院手术近2000例,其中乳腺癌300余例,甲状腺癌近20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甲乳诊疗中心现拥有乳腺微创活检系统、乳管镜系统、γ射线探测仪、乳腺钼靶摄像机、B超等先进的诊疗设备。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以手术为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探测、乳房假体和再造、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生物靶向治疗);各种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乳腺微创手术;各种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等。

甲乳诊疗中心重点研究领域是:乳腺癌、甲状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与逆转,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乳腺癌基因等。目前承担有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生厅,安徽医科大学基金等科研课题。每年均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

普外科甲乳中心注重医疗质量,竭诚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无论是学科建设、业务水平、临床规模等发展速度均名列医院前茅,先后被授予“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甲乳中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病发作的五大症状是什么
高云
回答: 心脏病发作的五大症状主要有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以及头晕或晕厥。心脏病发作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1、胸痛 胸痛是心脏病发作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部正中或左侧压榨性、紧缩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能无法缓解。胸痛可能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胸闷、心悸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但须避免自行用药。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常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患者感觉呼吸费力或气促,平卧时加重。可能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有关,通常伴随咳嗽、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需立即采取半卧位并吸氧,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吗啡注射液、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 3、恶心呕吐 心脏病发作时迷走神经受刺激可引发胃肠道反应,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或上腹不适。可能与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有关,通常伴随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需警惕非典型症状延误诊治,医生可能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 4、冷汗 突发全身冷汗是心脏缺血的常见体征,皮肤湿冷且面色灰白,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有关。可能提示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心源性休克,通常伴随脉搏细弱、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医生可能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治疗。 5、头晕或晕厥 心脏输出量骤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黑矇或突发意识丧失。可能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有关,通常伴随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医生可能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起搏器等抢救措施。 心脏病发作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应低盐低脂,少量多餐,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康复期须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发现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