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胸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胸心外科创建于50年代

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安徽省第一个胸心外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

1996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安徽省处于龙头地位

1990年9月胸心分科后

独立后的普胸外科发展空间扩大

学科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我科被卫生部评为全国胸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普胸外科现有床位80张

有独立的重症监护室,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在编医师19人

其中主任医师6人

副主任医师4人

主治医师7人

住院医师2人

年手术量1600余台,门诊量2万人次。科室有多名医师分别担任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及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常委及委员工作及CN期刊杂志编委

胸外科学科规模及技术力量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其临床诊疗和学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

大量开展手了微创胸腔镜手术,术范围涵盖普胸外科所有率先在国内开展率纵隔巨大肿瘤及纵隔型肺癌侵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术、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在最近几年来,微创技术在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得到快速发展,率先在省内开展全胸腔镜肺叶(癌)切除术、率先在国内开展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内机械吻合术)。

已开展的手术包括:1) 食管手术: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Heller"s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抗反流手术;食管破裂修补术;食管憩室切除术等。2) 肺手术: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形肺叶除术;全肺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减容术等。3) 膈肌及纵隔疾病手术:外伤性膈疝修补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纵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胸腺瘤切除术,胸腺扩大切除术等。4) 气管手术:气管肿瘤切除术,隆突切除成形术 胸壁及胸膜腔疾病手术。5) 胸壁良性肿瘤切除术;胸壁恶性肿瘤切除、胸壁修补重建术;脓胸廓清术;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胸膜间皮瘤切除术等。6) 胸腔镜手术:肺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支气管、血管袖式成形肺癌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肺良性肿瘤切除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重症肌无力全胸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食管肌层切开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胸导管结扎术;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漏斗胸矫治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