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B超室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超声科隶属安徽省立医院超声科,我院超声科始建于1978年,当时仅有一台二维双稳态黑白超声诊断仪,灰阶级数较低,只有一名医师,之后仪器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和更新,B超检查日益为临床所欢迎,1981年后B超室得到扩大,仪器数量和医生都在不断增加,1989年引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超声诊断水平和应用范围得到很大的提高。历任超声科主任主要是窦长征,常德厚,湛秀兰,李美光。现任超声科负责人是隋秀芳。在他(她)们的领导下,全科同志的不断努力下,超声科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目前超声科有彩色超声诊断仪18台,均为国内外高端产品(飞利浦,西门子,GE,东芝)。超声科共有工作人员2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2人,前台工作人员2人。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医师队伍中,年龄构成为:50岁-60岁2人,30岁-50岁14人,10人在30岁以下。学历层次: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及以下学历3人。

超声检查须知

1、胆胰疾病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需空腹(禁食禁水12小时)后检查,否则可能因进食导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漏诊和误诊可能。

2、膀胱、盆腔及子宫卵巢等器官检查,请先饮水600-800ml后等膀胱充盈后方可检查,否则上述器官因小肠气体遮盖显示不清。因病情特殊,不能饮水又确需检查者请主动与开单医师提出,开单医师会采取静脉点滴或置导尿管注水充盈膀胱后再行检查。

3、超声检查时需要暴露检查部位皮肤,为了便利,请不要穿连衣裙来进行检查。颈部检查病人请穿低领内衣。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其具有可调、可控及可逆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药物控制不良的帕金森病患者所青睐。对于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因其脑萎缩直接影响术中靶点的定位成为DBS植入术的一难题。不过,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立体定向技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一名73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DBS)”。 该患者刘某,73岁,罹患帕金森病八年,一直饱受疾病的困扰,入院时已完全不能行走,起坐不能,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扣扣子都困难,生活全靠家人的扶持,老人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在漫漫寻医问药路上饱受煎熬。近日,在医生的介绍中得知“通过向脑内植入‘脑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这一消息后,经过病友介绍慕名前往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后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性脑萎缩明显,这对术中靶点能否精确定位提出严峻挑战。牛朝诗教授手术团队接诊后通过仔细检查与综合评估,经过缜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探讨,制定一套“磁共振影像学定位+手术计划系统协同+术中微电极实时验证”三维一体方式确保靶点达精确定位和脑膜“点孔”理念减少脑脊液丢失的手术措施。术前通过磁共振立体定向引导和手术计划系统达到对靶点精确定位,术中通过微电极监测技术对靶点进行精确验证,同时术中通过脑膜“点孔”理念有效减少脑脊液丢失、有效缓解靶点移位,结果术中靶点一次性精确到位,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测试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者康复出院的当天,其家人高兴地对医生说,“这么高龄、病情较重的帕金森病病人,获得手术成功也说明省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8月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在帕金森病的DBS刺激靶点选择及精确定位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手术技术更加完善。如今,该团队坚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奉献仁心、施展仁术”的精神,为造福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而不懈奋斗。(神经外科 梅加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病发作的五大症状是什么
高云
回答: 心脏病发作的五大症状主要有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以及头晕或晕厥。心脏病发作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1、胸痛 胸痛是心脏病发作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部正中或左侧压榨性、紧缩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能无法缓解。胸痛可能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胸闷、心悸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但须避免自行用药。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常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患者感觉呼吸费力或气促,平卧时加重。可能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有关,通常伴随咳嗽、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需立即采取半卧位并吸氧,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吗啡注射液、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 3、恶心呕吐 心脏病发作时迷走神经受刺激可引发胃肠道反应,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或上腹不适。可能与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有关,通常伴随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需警惕非典型症状延误诊治,医生可能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 4、冷汗 突发全身冷汗是心脏缺血的常见体征,皮肤湿冷且面色灰白,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有关。可能提示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心源性休克,通常伴随脉搏细弱、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医生可能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治疗。 5、头晕或晕厥 心脏输出量骤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黑矇或突发意识丧失。可能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有关,通常伴随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医生可能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起搏器等抢救措施。 心脏病发作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应低盐低脂,少量多餐,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康复期须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发现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