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胸外科举办第二届“胸部微创论坛”

时间:2014-07-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26日至27日,胸外科主办的第二届“胸部微创论坛”暨胸部肿瘤与胸壁畸形微创外科治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第二期在我院举行。会议围绕胸腔镜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的前沿新技术新进展,分为“全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食管癌根治、纵隔肿瘤、胸壁畸形及复杂气胸”四个板块全面展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胸外科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26日,闫天生主任、马少华副主任医师通过现况视频转播分别进行“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演示。27日上午,闫天生作了“微创胸外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问题与对策”的精彩演讲;马少华报告了“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及“Hook wire 定位精确肺切除术”,其中食管癌这组病例以T3期病变及化疗后手术患者多、术后并发症少、没有吻合口瘘发生等诸多特点,引起与会者关注;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京弟介绍了“胸腔镜纵隔肿瘤经验分享”;主治医师宋金涛和王通等也分别进行了“胸壁畸形的微创手术”、“胸腔镜治疗复杂气胸”的报告。会后,闫天生又通过现况视频转播进行“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复杂纵隔肿瘤切除”的演示;马少华进行“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的演示。通过观看手术实况的现场转播,与会者对我院胸外科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方面的先进理论、规范方法和精湛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大会形式新颖、内容全面,高水平的大篇幅手术实况的动态视频现场转播独具特色,突显了论坛作为微创交流平台的作用和功能。会议互动热烈,充分交流。精彩的学术报告和与会专家的妙语点评,引起会场阵阵掌声。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会

9月11日下午,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我院召开2014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我院院长乔杰,副院长刘晓光、高炜,纪委书记刘东明等出席,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招生工作组专家、医院教学评估专家、各科室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班主任、教育处工作人员、获表彰的教师等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曾辉主持。 乔杰院长首先致辞。乔院长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祝医院所有教师节日快乐,并对教师们为医院人才培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乔院长从今年北医迎新会谈到了到自己刚入医学院时的情景,联想到自己学习工作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她说朴实的行为承载着“厚道”的精神,从学生成长为教师,我们要继续传承。她通过运动医学科杨渝平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集体和个人付出与收获为例,指出北医三院精神正是融化在类似的一件件事情中。同时,乔院长也强调了住院医师基地培养的重要性,并强调教学是医院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正是有大家的无私奉献,三院才取得今天的好成绩。 随后,进行了教师节表彰及颁奖典礼。高炜副院长宣读了各类获表彰人员名单,与会领导和专家为获奖集体和教师颁奖。 接着,毛节明教授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问题及建议”的报告,获得“2014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团队奖”的骨科副主任宋纯理作了“培养优秀人才 建设一流学科”报告。毛节明教授通过分析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老师要带好作风,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注意细节;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抓好各级查房同,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要关心住院医师的成长。宋纯理介绍了骨科在医师培养中的经验和做法。 王宪副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肯定了此次颁奖、邀请老专家分析问题、优秀科室介绍经验相结合的会议形式,肯定了我院在教学工作中踏实的作风及取得的成绩。她说,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北医三院多年来重视质量监督,重视转科学生的细节教育,难能可贵,相信这些做法会给北医的教育和三院发展带来很好的效果。王宪还就北医五年教改及北大教学政策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她代表医学部领导感谢我院老师发扬北医“严谨、求实、厚道”的传统,把学生们培养成优秀的医疗人才。 附:北医三院2014年教师节表彰院内获奖名单 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度教学优秀科室 一等奖:心血管内科 二等奖:运动医学研究所、普通外科、骨科 三等奖:放射科、消化科、妇产科、麻醉科、呼吸科 二、北医三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 一等奖:盖晓燕(呼吸内科) 二等奖:杜兰芳(急诊科)、张娟(儿科) 三等奖:胡凯(血液内科)、吴奉梁(骨科)、李磊(普通外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呢
毕叶
回答: 判断糖尿病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诊断需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评估。 空腹血糖检测是常用方法,要求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采血。正常值应低于6.1毫摩尔每升,若达到7.0毫摩尔每升或更高可考虑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更准确反映血糖代谢情况,服用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具有诊断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超过6.5%需警惕糖尿病。随机血糖检测超过11.1毫摩尔每升且伴有典型症状也可作为诊断依据。除血糖指标外,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是重要参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等非典型表现。糖尿病高危人群如肥胖者、有家族史者、妊娠期妇女应定期筛查。确诊糖尿病后需进一步区分1型或2型,治疗方案有所不同。血糖监测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使用家用血糖仪作为诊断依据。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熬夜,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并发症情况。 毕叶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