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耄耋老人在我院顺利接受肾动脉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时间:2014-07-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日前,一名80岁高龄老人在我院顺利接受由多科联合完成的肾动脉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患者,男性,80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天,言语不利1小时”,急诊以“脑梗塞?”收入我院医疗保健病房。患者既往3年前有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造影及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近2年复查肾功能提示肌酐波动于120-130umol/l。此次因1天前无诱因出现走路右偏,伴有右侧肢体无力,数分钟后缓解,入院前出现言语不利,数分钟缓解来院。入院后血压控制在150/70mmHg,颈部血管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左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大于95%,右椎动脉阻力增高。肾动脉彩超提示:左肾动脉起始段狭窄(约70%),双肾动脉阻力增高(右肾动脉起始端显示不清),不除外肾动脉狭窄。患者存在颈动脉严重狭窄,脑卒中风险大。有进一步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征,由于存在支架植入及肾功能异常病史,限制了头颈部CTA及头颅核磁的检查,不能充分了解颈部血管狭窄及是否存在新发脑梗塞情况。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如何把握等一系列问题凸现出来,如何制定下一步治疗策略?狄长安副院长、姚远副主任医师及主管医师进行多科室联合讨论:患者目前有明确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数指征,术后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风险,由于存在支架植入及肾功能异常病史,限制了头颈部CTA及头颅核磁的检查,肾动脉狭窄,肾功能异常,亦有肾动脉造影指征。最终制定导管造影(肾动脉介入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方案。术前充分水化,术中精细操作减少造影剂用量,完善颈部血管造影,了解颈内动脉狭窄情况,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做准备,同时完善肾动脉造影,右肾无功能,左肾动脉严重狭窄,给予介入治疗,术后血压下降,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压控制打下了基础。术后3天在全麻下行左颈内动脉剥脱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患者已出院。

  多科室联合是目前医学发展趋势,综合评价病情,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减少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这次手术成功,再次显示我院针对血管疾病的技术和实力,为大力推动多科室联合治疗提供实例。

  供稿:医疗保健病房 马立永

  编辑:健康宣传科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食堂与大营养

“酱牛肉还可以这样做,炒鸡蛋竟然可以不放油!” “这样的烹调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油和食盐的用量,口味又不受影响,病人肯定能接受,还可以回家试一试,孩子一定很喜欢……” “真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多学几道健康又好吃的菜。” 在一片称赞声中, “北京市临床营养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营养膳食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培训课程共六个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基础知识、常见食物营养成份和营养价值、医院治疗膳食烹饪要求和制备方法、食品卫生知识及配膳员服务礼仪规范等。课后针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考核,不仅将所培训的知识进行了强化和梳理,同时,考核合格的营养厨师和配餐员还将取得医院营养科厨师及配膳员的上岗资格证书。 这次的培训不仅使每一位厨师和配膳员真正享受到了一次丰富的营养知识大餐,同时,大家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营养食堂厨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食堂做饭的”,不但要掌握食品卫生知识,还应不断学习营养保健知识,了解住院患者的膳食特点,无论是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等常规膳食,还是糖尿病、低盐、低脂等治疗膳食都与住院患者的康复密不可分,只有将烹饪技巧与营养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制备出既营养又美味的医院膳食。 而配膳员的工作也不只是“订饭,送饭”这样简单的重复,不但要求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还应该熟悉不同食物营养价值和医院不同膳食医嘱的适应症,必须运用所学的营养知识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避免不遵守膳食医嘱,随意为病人调换膳食种类,引起病情恶化或影响治疗效果。 本次培训的专家除了为我们进行精彩的讲座之外,还走进营养科治疗膳食配制间进行了现场指导,对我院营养科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我院营养科将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营养工作是临床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与药物、手术、心理、康复等治疗手段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临床营养治疗离不开医院膳食,必须加强营养厨师和配膳员的培训,做好住院患者的膳食管理,真正让营养食堂发挥医院第二药房的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痰有腥味是怎么回事
何洁
回答: 痰有腥味可能与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口腔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鼻腔冲洗、口腔清洁等方式改善。 1、呼吸道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呼吸道时,炎症反应会导致痰液成分改变,产生腥臭味。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或厌氧菌感染,伴随咳嗽、发热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同时多饮水帮助稀释痰液。 2、鼻窦炎 鼻窦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与痰液混合时,可能产生特殊腥味。急性鼻窦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头痛。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严重时需用克拉霉素缓释片等抗生素治疗。 3、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结构异常易积存痰液,继发感染后出现腥臭脓痰,常伴有咯血。需通过胸部CT明确诊断,急性期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稳定期可雾化吸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化痰。 4、肺脓肿 肺组织化脓性感染会产生大量恶臭痰,可能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导致,伴随高热、胸痛。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引流,病程较长需营养支持。 5、口腔疾病 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感染可能使唾液带有腥味,与痰液混合后加重异味。需定期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配合甲硝唑口颊片控制厌氧菌,同时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 日常应保持每天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呼吸道刺激。吸烟者需戒烟,雾霾天外出佩戴防护口罩。若腥味痰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须立即就诊呼吸内科。长期有口腔异味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牙周检查,餐后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残留物。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