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我院首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臭氧消融术微创介入治疗顺利完成

时间:2006-08-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刊讯 8月3日下午,在我院CT室,由疼痛康复科主任刘小立教授、副院长宋子贤教授、C T室主任时高峰教授指导,在陈璐护士长等医务人员协助下,宛春甫主治医师在CT引导下对我院疼痛康复科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顺利实施臭氧椎间盘髓核消融术。手术定位准确、穿刺顺利,髓核注入臭氧后20分钟,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经3日观察,无并发症出现,症状已大为减轻,现已治愈出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的多发病也是常见病,对于无手术指征而疼痛麻木症状较重的患者以前无特效和根治性治疗措施,随着我院疼痛康复科的成立,该科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椎间盘髓核臭氧消融技术及国内先进臭氧发生器,在CT或高端C型臂引导下将微创介入治疗针直接穿刺入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内,注入治疗量的臭氧(O3),臭氧(O3)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髓核,使其变小,椎间盘内压力变小,突出部分回缩到正常位置,从而消除了突出物对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压迫,达到根治的目的。

  臭氧椎间盘髓核消融术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简便无痛苦、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经济花费小等优点。经过进修学习和认真研究,我院疼痛康复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先进的技术,为广大无手术指征而疼痛症状又较重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该科住院条件好、诊疗技术先进、医务人员技术高服务态度好!欢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来就诊! 

医院动态

更多 >

帮助护理人员精于科学化管理

护理管理系列培训第二期开讲 帮助护理人员精于科学化管理 本刊讯 (通讯员 韩明辉  宿桂霞 )为迎接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不断提升护理质量,7月4日下午,护理部安排第二次护理管理系列培训,威高管理学院赵莺燕老师进行《压力与时间管理》专题讲座,东院区同步视频。 赵老师首先从压力管理展开,讲述压力管理的意义,使大家正视压力,通过自身调节,把带有消极影响的压力转化为个体积极的驱动力,做好压力管理的主人。赵老师按照压力的来源及分类对压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压力与人的性格结合,深入剖析。她还指导管理者去帮助员工控制压力,提高工作绩效,从而达到“人事双赢”的效果。在时间管理课程中,赵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家用“四象限原理”规划时间、用“帕累托法则(即:80/20法则)”分配时间、用“SMART”法确定目标、用“ABCDE排序法”安排计划,用“PDCA工作循环”实施计划等。 讲座对提高我院护理管理人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科学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准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弓形虫病怎么检查
龚新宇
回答: 弓形虫病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等方式诊断。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可能通过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接触猫粪便等途径传播。 1、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弓形虫病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来判断感染情况。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抗体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2、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中的弓形虫DNA。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早期诊断。PCR检测可用于脑脊液、羊水、血液等样本,对先天性弓形虫病和弓形虫脑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主要用于评估弓形虫脑炎患者的脑部病变情况。典型表现为多发性环状强化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区和大脑皮质。对于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头颅超声检查可发现脑室扩大、颅内钙化等异常表现。 4、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尸检获取病变标本,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或组织包囊。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HE染色、吉姆萨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病原体,但操作复杂且创伤性较大,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5、病原体分离培养 病原体分离培养是将患者样本接种于实验动物或细胞培养,观察弓形虫生长情况。该方法特异性高但耗时长,需要专业实验室条件,临床较少常规开展。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弓形虫感染,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科研有重要意义。 怀疑感染弓形虫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处理生肉后彻底洗手,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砂盆。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正常者多可自愈,但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需密切监测。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