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救医学学习班召开

时间:2013-10-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日前,从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暨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学术年会上获悉,床旁快速监测技术已成为急诊医学核心指标。

  本次活动在我院举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名誉主委、上海市卫生局急诊ICU质控中心主任杨兴易、中山医院童朝阳、瑞金医院朱长清、陆一鸣、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钱义明、朱亮、嘉定中医医院任秋生、长征医院林兆奋、第六人民医院封启明、新华医院潘曙明、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连东、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舒志军、江艳芬、普陀医院王毅鑫、厉振凯、龙华医院方邦江、公利医院郭东风、上海中医医院李越华等急救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或致辞或作主题演讲。

  专家权威各自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危急重症诊疗新进展,特别是床旁检测技术在急诊ICU中的应用,大量数据表明,这对于那些不便翻动的急性心梗、肺动脉栓塞等危重疾病患者争取时间、及时救治十分重要,它能准确、快速检测、评估病情,提供更高效的救治方案。上海各三甲医院均已开展此项技术应用。会议的另一个热点是脓毒症患者诊治的难点与对策,如“脓毒症的新进展”、“脓毒症凝血障碍诊治难点与对策”等。本次学习班还安排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及新技术指导”讲学与研究,200多位学员聆听了10个专题的演讲及分会培训。

  作为主办单位急诊医学领衔人江艳芬主任表示:虽然我院急诊救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急救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分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单位,但从学科内涵建设要求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与那些品牌医院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会上各位专家报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收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中风偏瘫怎么恢复
邵自强
回答: 中风偏瘫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中风偏瘫通常由脑梗死、脑出血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中风偏瘫恢复的核心手段,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针对上肢功能障碍可进行抓握练习,下肢功能障碍需侧重负重站立训练。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每日重复进行。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能帮助恢复肌肉收缩功能,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大脑皮层重组。水中运动疗法利用浮力减轻肢体负重,适合早期康复。物理治疗需配合康复训练同步进行,每周3-5次效果较好。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的丁苯酞软胶囊、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丁苯酞软胶囊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甲钴胺片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 4、中医调理 中医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综合疗法。头针疗法刺激运动区可促进神经功能代偿,肢体穴位针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补阳还五汤等中药方剂具有益气活血功效。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防止烫伤或过敏。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脑血管病变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能改善脑部供血,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术后仍需坚持康复治疗,手术本身不能直接改善偏瘫症状。选择手术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存在一定再发中风风险。 中风偏瘫恢复期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控制盐分和脂肪。每日进行家属辅助的被动活动,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康复进展。恢复过程可能持续6-12个月,需要患者和家属保持耐心,坚持综合康复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