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神经内科介入组采用微创治疗方法成功治愈一名外籍耳鸣患者

时间:2014-07-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Can you hear tinnitus now?”“What’s tinnitus?”这是术后李宝民教授与患者Katheleen的对话,Katheleen幽默的回答肯定和确认了手术效果。

  5月13日,神经介入组李宝民教授主刀为一名外籍女性患者Katheleen实施“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成功治愈了困扰她多年的耳鸣顽疾。患者麻醉苏醒后耳鸣即消除,次日患者下床自如活动,目前已康复出院。

  耳鸣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质量。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是李宝民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李教授也是全世界唯一能够应用介入方法治疗此类疾病的专家,目前已成功治愈60余例患者。

  据悉,Katheleen是来就诊的首位外籍患者。她曾辗转就诊于荷兰皇家医学中心、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等多家机构未果,偶然机会看到李宝民主任发表于美国Otology&Neurotolgy杂志的关于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文章,遂与李教授联系就诊,经医院各部门协调入院。我院的环境和就医流程、李宝民教授的专业讲解、刘若卓副主任医师的精心诊治、主治医生曹向宇及麻醉医生张宇术前充分沟通、导管室护士的术前访视及神内二病区标准就医流程均给予患者很大心理支持,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信任总医院,并积极配合完成了手术。Katheleen表示我院的软硬件条件均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她将会积极推荐和她罹患有相同疾病的国外病友来我院就诊。此次手术的成功也充分展示了我院在医疗创新方面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要入睡就心慌发抖怎么回事,怎么办
马晓斌
回答: 一要入睡就心慌发抖可能与焦虑情绪、低血糖、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心理调节、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干预。 1、焦虑情绪 长期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入睡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避免睡前过度思考或观看刺激性内容。若症状持续存在,可考虑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治疗。 2、低血糖 夜间空腹时间过长或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悸、颤抖、冷汗等表现。睡前可适量食用全麦面包、燕麦片等缓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空腹入睡或过量饮酒。 3、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疾病可能导致夜间心悸发作,常伴胸闷、头晕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术。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新陈代谢,引发心慌、手抖、体重下降等表现。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可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避免摄入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可能在夜间卧位时加重,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感伴心悸。确诊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冠状动脉。严重血管狭窄需行支架植入术。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卧室环境宜安静黑暗,室温维持在20-24℃。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胸痛、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记录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及持续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稳定神经功能。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