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四0四医院

四○四医院为低体重患儿实施先心病手术

时间:2013-09-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报讯 近日,四○四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体重仅为6kg,年龄为11个月的患儿实施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心胸外科治疗低体重先心患儿技术迈上新台阶。

  患儿因发现心脏杂音入住该院,入院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患儿发育极差,出生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并出现心衰,需长期住院治疗。医生考虑到患儿病情重,若短期内不及时手术,患儿很有可能因丧失手术机会而失去生的希望。心胸外科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患儿实施了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非常顺利,后经心胸外科医生及重症监护室护士48小时日夜守护,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 

医院动态

更多 >

四○四医院成功救治一多发病极低体重早产儿

经过40天的精心治疗,近日,胎龄35+周、伴发多种新生儿严重并发症、体重仅123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涛涛(化名)在四○四医院康复出院。 涛涛的母亲兰兰(化名)来自安县,今年23岁。怀孕35+周时,兰兰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来到四○四医院妇产科。该院产科副主任陈炜为兰兰详细检查后,确诊为重度妊高症、重度子痫前期、妊娠胆瘀,保胎难以继续。医生和兰兰及其家人仔细沟通后,为兰兰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手术非常顺利。但兰兰的多种妊娠并发症导致涛涛在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仅1230克,仅相当于31-32周胎儿体重。正常新生儿出生时一般胎龄大于37周、平均体重3000克。而体重小于1500克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国内1000-1250克的新生儿死亡率为15.7%,存活但存在并发症的占到38%。 由于涛涛胎龄小,体重轻,又小于胎龄儿,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很快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紫绀,反应差等症状,因此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据新生儿病室贾玲副主任医师介绍,涛涛入院时病情十分危重,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涛涛还并发早产儿脑损伤、新生儿肺炎、心肌损害、严重反复发作型低血糖症,电解质紊乱,尤其入院后第3天涛涛开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腹胀、便血、发热、感染性休克、惊厥等,病情进行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为全力抢救这个小生命,儿科成立了专门医疗小组,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并成功实施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为长达1个多月的静脉高营养和药物治疗建立了很好的静脉通路,也为涛涛搭建了生命通道。在儿科医护人员长达40天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下,涛涛顺利闯过了“感染关”“呼吸关”“黄疸关”“贫血关”“营养关”,可以说这些关口道道都是“鬼门关”。随着治疗的不断跟进,涛涛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全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并发育成熟,血糖控制稳定,胃肠道耐受喂养。出院时涛涛已能每次自主吸吮40-50ml牛奶,体重达到2110g。 涛涛出院后1周,儿科继续跟踪随访,了解到涛涛现在家护理,各方面情况都较稳定。家属对此深表感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衰晚期临终前兆
郝盼盼
回答: 心衰晚期临终前兆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加重、端坐呼吸、意识模糊、尿量减少、四肢冰冷等表现。这些症状通常提示心脏功能严重衰竭,需立即就医干预。 1、呼吸困难加重 心衰晚期患者常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更明显。由于肺淤血加重,肺泡换气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濒死感。此时需保持半卧位,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肺水肿,必要时配合无创通气治疗。 2、端坐呼吸 患者无法平卧,需持续保持坐位才能维持呼吸。这与严重肺淤血导致膈肌上抬有关,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会进一步加重症状。护理时应使用可调节病床,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强行平卧。 3、意识模糊 脑灌注不足和代谢紊乱可导致谵妄、嗜睡或昏迷。可能与心输出量骤降、电解质失衡有关。需紧急检查动脉血气,纠正酸中毒,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改善心功能,同时预防坠床等意外。 4、尿量减少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提示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心排血量降低导致肾灌注不足,需严格记录出入量,静脉使用托拉塞米片加强利尿,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5、四肢冰冷 外周循环衰竭表现为皮肤湿冷、发绀,按压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3秒。提示机体启动代偿机制优先保障心脑供血,此时需保暖但避免烫伤,监测中心静脉压,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降低心脏负荷。 心衰晚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控制饮水量在1000毫升以内。家属需学习识别危急症状,备好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出现烦躁不安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