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你的血管健康吗

时间:2014-07-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今年5月18日为第四个全国血管健康日。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数的1/3,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危及中青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1030万人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过80%,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8.6%,而在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脑血管疾病比重超过50%。心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逐年递增的医疗费用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许多人印象里,心脏病、心肌梗塞这类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但现实告诉我们,心脑血管类疾病这个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已经将“魔爪”伸向了中青年人群。事实上,因为心脑血管类疾病而英年早逝的人不在少数,国内就有多位世界精英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突然辞世,医院里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心脏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高胆固醇是罪魁祸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会长时间处在紧张、压力、心理失衡等不健康状态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饮食越来越趋向于摄入多余的糖分与热量,并且还伴随着运动量的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对心脏造成巨大的负荷。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张玉顺指出,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胆固醇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多个与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因素。

  专家解释,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一二级预防亟待加强

  专家表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心血管学界应将以下几个领域作为工作重点:继续以高血压为抓手,尤其要重视农村地区的高血压管理,降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重视对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遏制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势头;戒烟;应用心血管病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模式,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张玉顺坦言,心血管病的防治是个系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人群层面、医生培养层面、急救层面和医疗质量管理层面,也应考虑到弱势人群、高危人群以及职业人群等。“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是实现战略转移,从重治疗轻预防转向预防为主、防治合理布局,目前我国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存在严重不足,甚至缺失。” 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赵钢教授表示,从现在到2025年是我国应对心血管挑战、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战略转型期,亟须从追求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的高成本生物技术,转向上游患病前的预防与健康促进。

医院动态

更多 >

咸阳地区首例重症马凡综合征合并1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成功

近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脏外科专家通过手术成功救治一位重症马凡综合征并1型夹层动脉瘤患者。 患者女性,40岁,身高1.7米,体重仅有40公斤,其手足细长,手指脚趾似蜘蛛,于2012年2月28日首次以“胸闷、气短并伴有心前区疼痛5天”发病,经医院检查,诊断为“1.马凡综合征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型) 3.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Ⅳ级”,当时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手术治疗。两年来一直胸闷、气短,近一段时间情况明显加重,睡觉不能平卧。经查,患者心脏升主动脉瘤直径达8.3厘米,患者为罕见的马凡综合征并1型夹层动脉瘤。其危险性一是主动脉瘤随时破裂,导致猝死;二是患者左心室明显扩大,舒张期横径及前后径达80mm,EF值降至35—40%,已发生严重心力衰竭的情况。 这个手术难度很大,一是开胸困难,实施心脏手术需要打开胸骨,动脉瘤巨大,瘤体就在胸骨下方,开胸时极易造成主动脉瘤破裂;二是主动脉根部带瓣管道的置换及人工血管与冠状动脉开口的吻合需精细操作;三是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三支血管需先用人工血管替代后,再与人造主动脉血管吻合;四是直视下降主动脉内膜支架的置入后,近端与人造主动脉血管吻合。每一项技术操作不当,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包括:脑部缺氧缺血性坏死及脊髓瘫痪、难以纠正心力衰竭、术后无法自动复跳以及无法停止体外循环。 经过周密的准备及精心安排,全体医护人员联合攻关,终于顺利为其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直视下主动脉内膜支架置入术,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尚在进一步恢复中。此例手术为咸阳地区首例,标志着该院在开展心脏手术的层面上又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清痰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马晓斌
回答: 清痰多可能由环境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原因引起。清痰多通常表现为痰液稀薄、量多,可能伴有咳嗽、咽部不适等症状。 1、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或干燥空气中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产生清痰。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改善环境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建议佩戴口罩、使用加湿器,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有助于减少痰液分泌。 2、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鼻咽部炎症,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通常伴随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感染控制后痰量会逐渐减少,期间需多饮水帮助稀释痰液。 3、慢性支气管炎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持续咳清痰超过3个月。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纤毛功能障碍有关,常伴有胸闷、气促。治疗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溴己新片、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4、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后滴漏,导致咽喉部痰液增多。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等,多伴发鼻痒、频繁打喷嚏。需检测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医生可能推荐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 5、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能引发反射性痰液分泌增多。常见于餐后或平卧时,可能伴反酸、烧心感。治疗需调整饮食避免过饱,抬高床头,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若痰液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黄绿色、带血等异常变化,建议及时就诊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检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呼吸道防御功能,但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