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民医院

瘢痕的治疗方法

时间:2014-06-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去疤痕方法一: 注射胶原或脂肪 明显的凹陷性疤痕可以选择性地注射胶原或脂肪,填补失去的组织虚位,去疤痕令疤痕胀起恢复平滑。

  去疤痕方法二: 利用CO2激光,用热力将疤痕组织作层状蒸发,令疤痕消退。 但深层磨疤后的伤口护理较麻烦,而复原需要较久。复原期间,可能会有数个月的疤痕泛红或色素沉着。深层磨疤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有令疤痕增加及恶化的危险,所以进行之前要有心理准备。

  去疤痕方法三: 激光治疗应用于去疤痕的激光分针对增生性疤痕和凹陷性疤痕二种。增生性疤痕是肥大而凸起的,而且常常泛红。对付增生性疤痕可采用如波长585nm的血红素激光或含约585nm波段的彩光来萎缩疤痕内的微丝血管,分多次治疗,令疤痕缩小及减退红印。 凹陷性疤痕是由于皮下的胶原及弹性蛋白减少及排列紊乱所致,面上暗疮凹凸洞便是最好的代表者。现时最新的方法是使用无侵性的长波段1320nm激光或彩光,深入真皮下刺激胶原重生及再排列,令疤痕凹凸表面消退。治疗分多次进行,而且因为不会有表皮伤口,所以不用请假休息复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用药容易出现哪些毒副反应
王志学
回答: 新生儿用药容易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有肝肾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新生儿器官发育不成熟,药物代谢能力弱,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1、肝肾功能损伤 新生儿肝脏代谢酶系统未完善,肾脏排泄功能不足,使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易导致蓄积中毒。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可导致肾小管损伤。用药期间需监测转氨酶及肌酐水平,发现异常立即停药。 2、神经系统毒性 血脑屏障发育不全使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惊厥、呼吸抑制等反应。如阿片类药物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诱发颅内压增高。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呼吸频率。 3、血液系统异常 骨髓造血功能不稳定易受药物影响,常见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如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可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氯霉素注射液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4、胃肠道反应 胃酸分泌少、肠蠕动慢易引发呕吐、腹泻。如红霉素肠溶片可能刺激胃肠黏膜,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颗粒可致便秘。建议喂药后保持直立体位,少量多次喂养减轻刺激。 5、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易发生药疹、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可能引发荨麻疹,头孢类头孢呋辛酯颗粒可致血管神经性水肿。首次用药后需观察至少30分钟。 新生儿用药需严格计算体重剂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哺乳期母亲服药也需评估药物经乳汁分泌情况。出现嗜睡、拒奶、黄疸等异常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记录用药时间及反应,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疫苗接种前需告知近期用药史。保持喂养规律有助于促进药物代谢。 王志学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