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民医院

病人用药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用药指导

时间:2014-06-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正确服药的关键。而在多数情况下,由于门诊病人多,因此药师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发药,在药袋上写上用药方法。而病人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物究竟应该如何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第一: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可能会过早停药,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对于药师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必要时”等文字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病人依从性差。例如对于儿童发热病人,医生开给患儿退热药,医嘱为需要时服用,家长对于这种不确定的服用方法常感到不解,这时就需要药师明确地告知家长:只有当患儿体温至38.5℃以上时才需要服用此药,这样就会使得患儿家长正确地给患儿服药。

  第三:药物具体的用法用量,药师在发药的同时讲解一些服药小常识,就会使病人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最佳疗效。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能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对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这类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等,则需在两顿饭之间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气雾剂,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治疗的效果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例如有的病人抱怨医生开给他的鼻喷剂没有效果,在仔细询问后发觉他使用鼻喷剂的方法不当,没有在按压喷雾器的同时吸气,药物没有达到有效作用部位,而贻误了病情。如果药师在发药的同时嘱咐病人一句,就不会造成病人身体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第四:药物的储存,一些药物需一定的储存条件如温度、光线等,药师在配发该类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物时应主动告知病人如何合理的存放药物。如调节肠道微生态的药物金双歧短时间处于常温环境中,不会失活,但是最好存放于2~8℃冰箱中,以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失活而失效。还有一些药物需要避光储存,如硝酸甘油在光线作用下会使其变质,应嘱病人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药师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脚踏实地地为病人服务,保障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从而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也提高了药师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