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

医疗保险/大额/自费医疗费用知情同意及处罚办法

医疗保险/大额/自费医疗费用知情同意及处罚办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作为主要承...

2011-08-09 00:00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病人隐私制度

制度编号:MZY-BRQL-03 医院和病房要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噪音刺激,影响病人的休息,为病人的疗养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2、医护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

2011-08-09 00:00

病人拒绝治疗的有关规定

  1、医院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准则基础上,尊重病人和家属作出有治疗选择权的建议,在他们了解治疗后果的情况下,有权拒绝/终止某些治疗和作出自动出院的选择。...

2011-08-09 00:00

病情、手术和创伤性诊疗知情同意制度

  病情、手术和创伤性诊疗知情同意制度   制度编号:MZY-BRQL-02一、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是患者或家属(代理人)在知情的前提和条件下,对拟实...

2011-08-09 00:00

【科普】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的原理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的工作原理分为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采集、体外诱导及回输三部分。通俗地说,就是从患者外周血中采集单核细胞,送到国家标准实验室(GMP)进行体外...

2011-08-08 00:00

煤炭总医院党委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煤炭总医院党委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7月1日下午,煤炭总医院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暨“党员风采在岗位&rd...

2011-08-01 00:00

医院助力 社会献爱 共铸中国心

医院助力   社会献爱   共铸中国心 我院救治10名藏族先心病患儿  2011年6月10日下午,7名来...

2011-07-21 00:00

煤炭总医院医技分工会荣获2008年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煤炭总医院医技分工会荣获2008年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建家经验简单介绍如下: ...

2009-11-04 00:00

2009年二季度工作总结

   一、组织职工疗养活动2009年的职工疗养工作在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各分工会的积极组织和各位领队、小组长的努力工作下,于3月10日启动至...

2009-11-04 00:00

院团委组织开展学雷锋月活动

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团员青年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转化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院团委决定以今...

2009-11-04 00:00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病人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
刘福强
回答: 高血糖病人饮食需注意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主要有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定时定量进餐、合理搭配蛋白质等注意事项。 1、控制碳水化合物 高血糖病人需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这类食物升糖速度快。建议选择全谷物、糙米等复合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每餐主食量控制在拳头大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波动。可搭配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避免含糖饮料和甜点,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2、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来源包括燕麦、豆类、绿叶蔬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葡甘露聚糖能形成凝胶延缓胃排空。不溶性膳食纤维如麦麸可促进肠道蠕动。烹饪时尽量保留蔬菜水果的外皮,避免过度加工破坏纤维结构。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 3、限制高糖高脂 高血糖病人应避免食用含添加糖的食品,如糖果、蛋糕等。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等。注意隐藏糖分,如果汁、调味酱等可能含大量添加糖。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选择含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成分的产品。控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的摄入频率。 4、定时定量进餐 建议每日5-6餐,包括3次主餐和2-3次加餐,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固定用餐时间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加餐可选择少量坚果、低糖水果或酸奶。外出就餐时注意控制分量,避免过量摄入。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升高。记录饮食日记,帮助掌握个人饮食规律和血糖反应。 5、合理搭配蛋白质 每餐应包含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类、禽肉、豆制品等,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和糖分吸收。选择低脂蛋白质来源,避免高脂肪肉类。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对血糖影响较小。蛋白质摄入量约占总热量的15-20%。注意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少用油炸。肾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高血糖病人除注意饮食外,还应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饮食和血糖控制情况。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生。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