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脑科医院

我院联合心理、心内科专家 开设“双心门诊

时间:2014-03-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心病还需心药医”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老话,如今它体现在南京脑科医院“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科门诊)的开设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与心血管疾病交织在一起,有时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愈发加重了疾病的进展。

  这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一、本身没有心血管疾病,由于焦虑抑郁,常常担心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多次寻医问药没有结果,这类患者有心慌胸闷,头痛出汗等症状。

  二、有轻度的心血管疾病,但是症状比检查结果严重得多,常常担心死亡的威胁。

  三、心血管严重事件之后,如心肌梗死、心衰发作等,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过度担忧,不愿意活动等焦虑抑郁状态。

  既往认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缺乏活动等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和焦虑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增加,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形成。目前抑郁焦虑已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心内科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达17%-27%; 58%的中年非典型心绞痛患者、43%的胸痛患者和9%接受心脏检查的患者诊断为焦虑惊恐障碍。抑郁焦虑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尽管花了很大的代价完成了冠脉支架置入和手术,但由于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患者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康复。也有不少患者因为胸痛到心内科就诊,自以为是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而是抑郁和焦虑的躯体化症状。两种疾病的复杂关系导致患者反复就诊,反复检查、确诊和有效治疗时间延后、严重影响预后,增加患者疾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双心门诊开设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联合心理学专家和心内科专家,让一批训练有素的双心医生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关怀,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心理状态的评估和疏导,心血管疾病的合理治疗,心血管手术后患者和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康复这几个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敬畏生命,温暖病患是医者的第一品格。“双心”医学从生理和心理同时出发,多视角寻求对生命的科学理解和对个体的人文理解的综合,不仅将对疾病的理解带来新的思路,更是为诸多饱受心理、心血管疾病折磨的患者送上暖暖的关爱,从而开启医者人文关怀之路。

  4月起,南京脑科医院正式开设“双心门诊”,时间为每周三上午、周四上午,由心脏科和心理科专家同时出诊;就诊地点在门诊三楼东侧。联系电话:82296254或82296153

  心脏科内科每周一到周五全天门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治疗
邵自强
回答: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可通过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肉毒素注射等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通常由血管压迫、神经炎症、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面肌痉挛多与血管压迫面神经有关。 1、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片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疼痛,可能出现头晕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奥卡西平片适用于对卡马西平不耐受者,需监测血钠水平。加巴喷丁胶囊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常见嗜睡副作用。面肌痉挛可短期使用氯硝西泮片减轻肌肉抽搐,但需警惕依赖性。甲钴胺片作为神经营养辅助用药,帮助修复神经损伤。 2、神经阻滞 在影像引导下将局麻药和激素注射至三叉神经分支或面神经周围,暂时阻断异常信号传导。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但不愿手术者,效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可能出现局部血肿或短暂性面瘫。治疗后面部麻木感可能持续数小时,需避免进食过硬食物。 3、微血管减压术 全麻下开颅分离压迫神经的血管,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有效率较高。术前需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定位责任血管,术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免听神经损伤。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或听力下降,需保持头部抬高体位。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抽搐缓解可能存在延迟现象。 4、射频热凝术 经皮穿刺对三叉神经半月节进行可控温度毁损,适用于高龄或合并症多的患者。治疗前需通过电刺激精确定位,术后患侧面部感觉减退为预期效果。可能出现角膜炎或咀嚼无力,需使用人工泪液及软食。复发后可重复治疗,但多次操作可能增加痛性麻木风险。 5、肉毒素注射 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缓解面肌痉挛的异常收缩。注射后数日起效,效果维持数月需重复治疗。可能出现注射部位淤青或短暂性表情僵硬,避免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期间配合面部肌肉放松训练可延长疗效持续时间。 三叉神经痛发作期建议选择软质食物,避免冷热刺激触发疼痛。面肌痉挛患者需减少咖啡因摄入,外出时可佩戴墨镜减轻强光诱发的抽搐。两种疾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冬季注意面部保暖。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疗效,若症状复发或加重应及时复查调整方案。日常可尝试冥想等减压方法,降低焦虑对症状的影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