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多科协作成功切除一例罕见巨大纵膈肿物

时间:2014-05-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4月2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在胸外科、手外科、血管外科及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一例罕见巨大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患者在三十年前已发现右胸壁及右锁骨上肿物,并切除右胸壁肿物,残留右锁骨上肿物(当时未知是否有纵膈肿物)。此后肿物缓慢增大,但因经济原因一直拖延未予治疗,乃至逐渐压迫臂丛神经,影响右手功能。后来到北京各大医院就医,均被告知因肿瘤巨大且牵涉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麻醉风险大,无法治疗。患者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收入胸外科。

  胸外科王彦斌主任在了解病情和详细检查之后,认为患者颈胸部巨大肿物,由上纵隔延伸至锁骨上窝,涉及纵膈内大血管、食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并且包绕臂丛神经及血管。鉴于手术极为复杂,风险巨大,王主任请来手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ICU等全院多科专家进行会诊。王主任详细介绍了病情,对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发症进行了仔细讨论和分析,针对其手术风险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家属也表示完全理解手术风险,坚持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

  麻醉科特别组织全科大讨论,明确术中风险,完善麻醉方案。

  麻醉科张晓光主任先用纤支镜观察气管受压情况,判断建立人工气道的风险。纤支镜发现患者气管从胸廓入口至隆突上大部分受压严重,无法置入双腔气管导管,经过仔细比对,选择6#抗压螺纹管在患者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经由纤支镜引导小心穿过狭窄段直达隆突上,成功建立了人工气道。

  在经过麻醉科张晓光主任和李秋军大夫两个多小时紧张的准备和麻醉之后,手术于上午10:30开始。胸外科王彦斌和张强主任一打开胸腔,巨大的肿瘤就跃入眼帘,肿瘤包膜完整光滑——良性可能性大,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由于肿瘤过大,对肺脏压迫严重,切除范围和组织损伤会随之增大,对手术视野遮挡非常严重,无法完成直视下组织分离。

  王彦斌和张强主任凭借高超的技术,肿瘤一步步显露,脱离胸腔,直到分离至锁骨下。由于肿瘤包绕臂丛神经及周围动静脉,手外科王树峰主任应邀上台。王主任用娴熟的解剖技法将肿瘤包绕成一团的畸形结构与其间穿行的血管神经抽丝剥茧般的逐步分离开来,把锁骨下及锁骨上窝部位的肿瘤清除干净,精彩的手术操作迎来大家阵阵喝彩。肿瘤已将锁骨下动静脉压迫和侵蚀破坏的非常严重,血管外科贾伟大夫仔细观察术中血管情况,并反复与影像学结果和患者术前体征核实,最终认为不需要再施加干预增加不必要的创伤。

  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肿瘤终于被成功切除,一周后康复出院。

  胸外科、手外科、血管外科和麻醉科、ICU等多学科协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患者及家属称颂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大夫是“华佗再世”。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