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儿内开展矮小症科普讲座

时间:2014-04-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4月1日下午,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儿科门诊开展了有关小儿生长迟缓和矮小症的专题讲座,为了提高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正确认识,增强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认知,儿科万主任向广大的居民朋友们讲解了孩子在生长发育中的身高问题,讲座得到了家长和周边居民的热情参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每逢假期,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就会挤满了前来看生长迟缓和矮小症的患儿和家长。其中也不乏一些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孩子,因为个子比其他同学矮,家长很担心的。还有一些14、15岁的孩子长不高前来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骨骺已经接近或完全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生遗憾。

  万主任介绍,人的身高与脑垂体有关。脑垂体是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器官,也是负责人体长高的重要部位,它能分泌一种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刺激人体骨骼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和增殖,并成为成骨细胞而使骨增长,身高就增高。在骨骺没闭合之前,生长激素分泌越多,骨骼生长越快,长高就快;相反,生长激素分泌少,长高就慢。一般来说,正常的儿童生长速度是每年长高5-6厘米,而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者每年只能长高2-4厘米,比正常儿童少长3-4厘米,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与同年龄差距逐渐增加,即在人群中越显越矮。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矮小的问题已成为不少家庭与社会关注的问题,许多家长因自己孩子矮小,就不加选择地乱用各种“增高”药物,也有一些家长期待孩子可能有“晚长”,而一味盲目等待,从而致使孩子错失了最佳增高时期,而懊悔莫及。

  万主任说,目前大部分矮小者都能治疗,不同原因引起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盲目进补,应及时找出原因,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明显低于其他同龄儿童或近期身高增长趋势不好,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并在专科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

  讲座结束后,许多家属都不舍得离开,留下来向主任咨询者各种问题,万主任不但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并且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还向家属耐心地做了详细告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