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医院

肠套叠的超声检查

时间:2014-01-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机械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套叠以2~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减。

  肠套叠的分型:回盲型:50-60%;回结型:30%;结肠型;小肠型;多发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其典型声像图特点是横切呈“同心圆”征,纵切呈“套筒征”。

  以往通常选用凸阵腹部探头,大部分回盲型,回结型,结结型被及时发现及诊断。这种类型的肠套叠充气灌肠造影往往有“杯口”征,“团块”征等阳性征象。

  随着超声仪器的改善及线阵中高频探头的应用,一些较小的套叠团块如小肠型套叠可被发现。

  小肠套叠可分为暂时性及持久性。暂时性小肠套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套叠,为部分小肠肠管暂时套入邻近的小肠肠管内,呈一过性,可自行回复,肠壁血管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肠管无缺血坏死,呈良性过程。其发生可能是由于小儿系膜韧带未发育完善或暂时性小肠蠕动紊乱导致的,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高频探头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暂时性小肠套叠被诊断,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17%,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无阳性体征,只是在做超声及CT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在一些肠功能紊乱的疾病中比较多见,如乳糜泻、急性胃肠炎等。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表现,多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没有腹部包块及果酱样大便,患儿状态较好。

  暂时性小肠套叠空气灌肠造影常无异常发现,考虑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为由于暂时性小肠套叠自发性回复的特性。患儿在灌肠前已经复位了;二为由于暂时性小肠套叠套入部分很短且松散,灌肠时稍有压力便复位了,不会出现持续性肠套叠灌肠时出现的“杯口征”、“肿块征”等特异性征。

  持续性小肠套叠发生率低,多继发于肠道病变,肠壁水肿明显,肠腔扩张。

  超声鉴别暂时性与持续性小肠套叠有时有困难,但如果复查超声后套叠包块依旧存在,且套入部较长。并伴有肠壁水肿,患儿症状加重,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等表现,可以考虑为持续性小肠套叠。(超声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后天狐臭怎么去除
聂小娟
回答: 后天狐臭可通过保持清洁、使用止汗剂、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去除。狐臭通常由汗腺分泌异常、细菌分解汗液、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和的肥皂或抗菌沐浴露清洗腋下,减少汗液和细菌积累。清洗后彻底擦干,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香水或护肤品,防止加重异味。 2、使用止汗剂 含氯化铝的止汗剂可暂时阻塞汗腺开口,减少汗液分泌。建议睡前涂抹于干燥皮肤,次日清晨清洗。避免在剃毛后立即使用,防止刺激。若出现皮肤红肿或瘙痒,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3、药物治疗 乌洛托品溶液可抑制细菌分解汗液产生的异味。甲醛溶液能收敛汗腺,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红霉素软膏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需遵医嘱使用。药物需避开破损皮肤,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4、注射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可阻断神经对大汗腺的调控,效果维持4-6个月。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能出现暂时性肌肉无力或注射部位淤青,通常一周内自行缓解。不适合凝血功能障碍者。 5、手术治疗 大汗腺切除术通过微小切口彻底去除腋下汗腺,根治率较高。微波消融术利用热能破坏汗腺,创伤较小但可能需多次治疗。术后需加压包扎,避免上肢剧烈运动2周。可能出现血肿或感染,需定期复查。 建议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大蒜,减少汗液异味物质分泌。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轻症状。若异味伴随皮疹、脓液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排查代谢性疾病。日常可随身携带湿巾及时清洁,选择含茶树精油的抑菌产品辅助护理。手术治疗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瘢痕粘连。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