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14-04-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来只是试试看的,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王芸(化名)说。王芸几个月前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术后化疗结束后,仍未阻止肝肺骨转移症状的出现,灰心丧气的她听说市妇幼保健院可以对乳腺癌实施分子靶向治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接受了此项目的治疗,在持续打了6针以后,之前的肝肺骨转移灶已全部消失,病情得到了控制,并向好的方向发展。 该院乳腺科医生王亚丽介绍,所谓“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只会特异性地选择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殃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她说,王芸是幸运的,因为分子靶向治疗并不是针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只适用于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我院是江苏省指定的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定点医院,全市仅2家。HER2是乳腺癌特异性治疗的靶分子之一,在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中,HER2的致癌基因起了主要的作用,约四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存在着HER2基因的过度表达。这些患者的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并产生远处转移,治疗比较困难,将来的预后也比较差。 她接着说,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许多种类,目前投入乳腺癌临床治疗并纳入我省医保的药物是郝塞汀(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选择性作用于HER2,具有高度亲和力,具有高度靶向性,只对癌细胞起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杀伤较小,是当代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代表性药物。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可使乳腺癌复发相对风险减少46%-52%,死亡相对风险减少约33%。 据悉,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已于去年初被纳入了江苏省医保范围,城镇职工医保可报销75%、城镇居民医保可报销70%,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医院动态

更多 >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锁定两项指标

采用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筛查,其敏感度达93.06%、特异度达97.98% 一项历时3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领衔、全国20家医院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发现,在出生后24小时至72小时的新生儿早期,采用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2项指标,筛查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达93.06%、特异度达97.98%。 这项研究共开展了12.95万名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创下了全球范围内样本量的新纪录,为进一步推广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提供了重要的循证数据。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在线刊登。 先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重症先心病是我国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上海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中占首位。遗传以及怀孕早期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是造成先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2项指标的筛查无创、快速、简便。”黄国英表示,推广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有利于降低先心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普及先心病的基础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断技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促排卵吃什么食物好
冷启刚
回答: 促排卵可以适量吃黑豆、西蓝花、三文鱼、坚果、鸡蛋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氯米芬片、来曲唑片、尿促性素注射液、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黄体酮胶囊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与饮食调理。 一、食物 1. 黑豆 黑豆富含植物雌激素和大豆异黄酮,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黑豆还含有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可改善卵巢微循环。建议将黑豆煮粥或打豆浆食用,每周食用3-4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 2. 西蓝花 西蓝花含有丰富的叶酸和维生素C,叶酸能降低卵子染色体异常概率,维生素C可抗氧化能力。西蓝花中的萝卜硫素还能帮助肝脏代谢多余雌激素。建议清蒸或快炒保留营养,每日食用100-150克。 3. 三文鱼 三文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改善卵子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其中的维生素D可调节促卵泡激素分泌。选择新鲜三文鱼每周食用2-3次,每次80-100克,避免高温煎炸导致营养流失。 4. 坚果 坚果类如核桃、杏仁含维生素E和硒元素,维生素E能保护卵细胞膜完整性,硒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每日摄入20-30克混合坚果,选择原味烘烤型,避免盐渍或糖渍产品。 5. 鸡蛋 鸡蛋提供优质蛋白和胆碱,胆碱参与卵磷脂合成,蛋黄中的卵磷脂是细胞膜重要成分。建议每日1-2个全蛋,采用水煮或蒸蛋方式,避免油炸。胆固醇偏高者需控制蛋黄摄入量。 二、药物 1. 枸橼酸氯米芬片 枸橼酸氯米芬片通过拮抗雌激素受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排卵障碍。使用期间需监测卵泡发育,可能出现潮热、腹胀等副作用。 2. 来曲唑片 来曲唑片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反馈性增加FSH分泌,常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促排卵治疗。需注意肝功能监测,禁止妊娠期使用。 3. 尿促性素注射液 尿促性素注射液含FSH和LH,直接刺激卵泡生长,适用于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的排卵障碍。需严格超声监测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4.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为基因工程合成的FSH,纯度高且批次稳定,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超促排卵。需配合GnRH激动剂/拮抗剂使用。 5. 黄体酮胶囊 黄体酮胶囊用于促排卵后的黄体支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常见剂型为软胶囊阴道给药或口服,可能出现头晕、乳房胀痛等反应。 促排卵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但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在BMI18.5-23.9范围,过度肥胖或消瘦都会影响排卵功能。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环境。保持心情愉悦,过度焦虑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激素分泌。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超声监测,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