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我院举行2014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启动会

时间:2014-08-04 11:28 作者:复禾健康

  6月18日下午两点,我院中标2014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三个项目启动会在学术会堂举行。会议由科研处黄辉副处长主持。卫计委科教司规划处周宇辉处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齐军处长应邀出席启动会。赵玉沛院长、于晓初教授和张抒扬副院长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我院中标2014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三个项目包括:由赵玉沛院士牵头的“科学化精细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建立”,于晓初教授牵头的“现代手术麻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广”,以及金征宇教授牵头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体系中的规范化应用及技术标准研究”。

  张抒扬副院长针对我院中标三个项目未来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表达了殷切希望。张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也是我院立足未来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聚精会神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创新。同时,张抒扬副院长对卫计委领导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高瞻远瞩与亲自指导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鉴于项目参加单位比较多,张抒扬副院长希望各参加单位齐心协力、协同创新、紧密合作,最终引领本领域科学发展。

  周宇辉处长在讲话中强调了三点:首先是资源共享,希望各单位承担的任务能够有机融合到一个大项目中,实现科研项目成果的突破;其次希望大家重视伦理问题;第三,希望各单位有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本领域的行业进步。

  “精细化、科学化诊疗模式的建立”项目启动会

  6月11日上午9点,由赵玉沛院士牵头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精细化、科学化诊疗模式的建立”项目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三层举行。周宇辉处长和李冬晶副院长应邀出席本次启动会,参会人员为各参加单位的课题执行人,会议由张抒扬副院长主持。

  张院长首先代表项目组对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感谢。张院长指出,我院一直以来对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高度重视,相关科室、参加单位的专家夜以继日、精益求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申请了本项目。同时,作为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处多次邀请、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调研讨论、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规范项目管理流程,针对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管理细则,为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现出对于科研项目的精细化过程管理。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依据年度任务和考核指标等严格把控项目完成进度及预期产出,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切实提高本领域的诊治水平,为本领域确立科学、规范、严谨的诊疗指南。项目责任重大,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希望各位专家同道形成合力,真正把项目做好,向卫计委、向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周宇辉处长首先转达了刘谦副主任对于本项目实施的要求: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完善流程,同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出台一整套SOP。周处长强调了从财务和任务考核两方面进行的政策解读。最后,周处长希望大家在后续工作中和我院做到良好的沟通,按照任务书齐心协力把项目做好。

  随后,张院长就本项目的内容、任务分工和考核指标等分别进行了介绍:本项目以三类疾病(不明原因感染性发热;恶性肿瘤,包括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切入点,打造精细化、科学化诊断以及治疗两个平台。项目将集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各所院的优势力量,建立有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模式,形成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交叉融合、无缝对接、紧密合作、协同攻关,高效解决临床实际需求的长效运行工作机制。

  各任务组和项目参加单位汇报了任务执行计划、工作团队和工作机制等内容。组汇报结束后,科研处黄辉副处长介绍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项目管理细则,包括项目管理依据、项目财务管理、伦理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监察与评估制度、成果管理制度和结题验收制度等内容。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与会人员建议成立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同时,根据项目需求,与会领导及专家讨论通过了关于成立相关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建议,主要包括学术咨询委员会、项目执行委员会、质量控制协调组、伦理监察组、财务监察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组、信息运维组和临床终点事件裁定委员会等,另外还确定了各项目参加单位的基金管理负责人。

  最后,李冬晶副院长在发言中对各位领导及同仁的支持前期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协和该方面工作特色与优势,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科研处  陈?

  “手术麻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启动会

  由我院于晓初教授牵头申报并获批的2014年卫生行业专项“手术麻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于6月18日下午在学术会堂召开启动会,会议由于晓初教授主持。赵玉沛院长、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科教司规划处周宇辉处长和医政医管局质量处樊静处长等领导莅临会议并讲话。

  赵玉沛院长指出,进一步提高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特别是为国家制定出一套管理标准和规范,意义重大。我院作为牵头单位,一定尽职尽责,与兄弟单位合作好,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

  郭燕红副局长和周宇辉处长分别对本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各项目单位间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按要求实施项目,按程序执行经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真正产出临床需要的科研成果,造福患者和医院。

  我院于晓初教授和黄宇光教授等专家在启动会上分别就“项目的概况及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任务进度要求”等作了专题报告。

  护理部  曹晶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体系中的规范化应用及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启动会

  由我院放射科金征宇教授牵头的2014年卫生行业专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体系中的规范化应用及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启动会于5月24日在新门诊楼放射科召开。

  启动会上,金征宇教授对项目总体技术路线、研究方案、任务分配、考核指标及经费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对整个项目执行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说明,明确各参与单位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守的操作规范化。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系的姜晶梅教授及同事组成的质控小组解读了数据收集和不同层面质控工作的具体实施等注意事项。参与本项目的18家医院划分为脑血管、心血管和肿瘤三个任务单元,分别在三个分会场进行了讨论,并在具体的方案实施、研究设备的统一、患者的选择和病例数据的采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本项目拟建立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用磁共振功能序列行业技术标准、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用磁共振功能序列行业技术标准、肝癌诊断用磁共振功能序列行业技术标准、直结肠癌诊断用磁共振功能序列行业技术标准和乳腺癌诊断用磁共振功能序列行业技术标准五个行业技术标准(或全国性指导原则或国内专家共识)。

  随着本项目的开展,将会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诊疗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于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疗效监测,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及规范化治疗,缩减医疗开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放射科 薛华丹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7月23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ETHERTB)课题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报告厅举行。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邢若奇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结核领域病原专家组组长金奇教授。我院张抒扬副院长、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感染内科前任主任邓国华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岩教授、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以及12家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会。会议由该项目负责人、感染内科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抒扬副院长在欢迎辞中讲到,该课题研究人群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课题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同时,本课题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风湿免疫科,通过与感染内科共同合作,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张院长表示,医院及科研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风湿免疫科、感染内科以及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该项目。同时,希望项目终期考核时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该领域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随后,邢若奇处长首先提出传染病专项的主要目标,即降低“三病两率”和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结核病防治作为近年来的弱势项目亟需加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中。邢处长指出,我国目前缺乏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该课题做了很好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立示范区,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邢处长表示,国家近年来对项目的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和伦理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顺利通过终期审核。 金奇所长还指出,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不对结核病预防性疫苗抱有希望,在治疗上近50年基本无新药。此外,目前结核发现率低,治疗率低,多耐药比例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人可达100多万。这些问题导致结核疫情及面临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防治。本项目依托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建立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基线;第二,探索风湿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新的治疗方案;第三,示范推广经验。 刘晓清主任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目标等。刘主任强调,各分中心要先做预实验,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流行病学专家及总中心讨论后,方可进行正式招募。张奉春主任和曾小峰主任均指出该课题意义重大,表示一定群策群力,努力把课题做好。 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要求、项目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成果管理以及结题验收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具体要求。 最后,刘晓清主任介绍了项目的任务计划,各分中心分别对科室规模、构成、年度计划等做了介绍,并就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1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100多万,而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缺陷,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我国目前缺失这部分人群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也无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规范治疗的相应指南,因此,该项目将填补中国乃至世界上这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该课题由我院作为总牵头单位,发挥协和在风湿病与结核病方面的优势,联合全国其它12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等协同攻关,为今后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很好范例。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百日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何洁
回答: 百日咳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干预。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冷空气或烟雾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咳嗽发作时协助拍背排痰,婴幼儿需注意防止窒息。隔离治疗至有效抗生素使用5天后或发病21天。 2、抗生素治疗 早期应用红霉素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或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可缩短传染期。发病1-2周内使用能减轻症状,超过3周后主要针对预防继发感染。需注意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对症治疗 对于剧烈咳嗽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镇咳,痰液黏稠时用氨溴索口服液祛痰。出现喘息症状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严重痉挛性咳嗽可短期使用苯巴比妥片。婴幼儿需警惕镇咳药导致的呼吸抑制。 4、免疫治疗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婴幼儿可肌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接触者预防可口服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或接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妊娠晚期孕妇接种疫苗可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保护新生儿。 5、中医治疗 风邪犯肺期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壅肺期选用清气化痰丸,恢复期服用人参五味子汤。外治法包括贴敷天突穴、肺俞穴,或采用拔罐疗法。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百日咳患者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咳嗽间隙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蒸蛋羹、山药粥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咳嗽诱发因素,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训练。密切观察有无并发肺炎、脑病等表现,婴幼儿出现屏气发作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预防关键,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诊筛查。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