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感染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即原传染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所涉及领域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待诊,败血症,医院内重症和疑难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肝病及艾滋病与其它传染病的诊治等。该科中拥有李邦琦、王诗恒、王爱霞教授等著名专家,其中王爱霞教授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人员梯队:目前在职的医技人员中有:正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高年资住院医师1名、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各1名及主管技师3名。
二、学会任职:近五年来有多人在国家一级学会中任职,分别有:前任中华医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一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兼艾滋病学组一人,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一人,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学分会常委二人。
三、学科建设:设置包括有:感染病病房,含35张病床;感染性疾病专科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诊治中心;传染病实验室;P3实验室及免疫功能检测实验室。
四、医教研工作
医疗工作(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病房收治的疑难病例中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待查住院病例(300例/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病例(30例/年),AIDS门诊新病例和住院病例(50例/年)及其他各种病因的感染病例。病房年收治病人数约为450人次;病床使用率为99.2%;门诊工作量(包括肝炎门诊)近20,000人次;临床实验室承担全院有关传染病血液标本(包括肝炎病毒核酸PCR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莱姆病抗体及结核特异的淋巴细胞培养+干扰素测定的检测工作。
感染内科的肝炎门诊接诊各种病因的肝病病例数约500例/年.并参加院内外感染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和会诊及高干保健任务。积极参与应对突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事件:在过去的2009年中,该科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突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事件。在做好日常医教研工作的同时,该科多数医务人员承担了医院外派任务,参与卫生部或北京市应对突发传染病或公共事件的专家组工作,包括:甲流HINI防治、禽流感病例救治指导、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自来水污染事件、新疆7.5事件重症患者救治、新疆库车重大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等。
教学工作 :在承担的医大本科生教学任务中,有两名副教授分别担任内科学系诊断学项目负责人、临床流地病学负责人。并完成:① 1名专科医生培训任务;并有2名专科住院医师已进入感染科培训;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为西部培训感染科人才项目,培训来自西部地区的感染科医师3名;③作为卫生部艾滋病培训基地,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专科进修医师15名;④继续教育学院检验专业和护理专业的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共计90学时;⑤开展院内继续教育项目,共6期,参与人数约800余人;⑥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东城区继续教育项目1项;⑦培养毕业研究生4名,在读研究生9名。
科研工作:李太生等经申请获得十一五等国家重点项目有关艾滋病研究课题的科研经费5000余万;刘晓清获首发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坚持每月2次(合计20余次)文献汇报,紧密追踪感染性疾病研究最新进展。发表SCI文章6篇(其中3篇待发表),发表或待发核心期刊论文近40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7月23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ETHERTB)课题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报告厅举行。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邢若奇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结核领域病原专家组组长金奇教授。我院张抒扬副院长、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感染内科前任主任邓国华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岩教授、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以及12家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会。会议由该项目负责人、感染内科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抒扬副院长在欢迎辞中讲到,该课题研究人群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课题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同时,本课题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风湿免疫科,通过与感染内科共同合作,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张院长表示,医院及科研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风湿免疫科、感染内科以及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该项目。同时,希望项目终期考核时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该领域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随后,邢若奇处长首先提出传染病专项的主要目标,即降低“三病两率”和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结核病防治作为近年来的弱势项目亟需加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中。邢处长指出,我国目前缺乏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该课题做了很好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立示范区,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邢处长表示,国家近年来对项目的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和伦理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顺利通过终期审核。 金奇所长还指出,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不对结核病预防性疫苗抱有希望,在治疗上近50年基本无新药。此外,目前结核发现率低,治疗率低,多耐药比例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人可达100多万。这些问题导致结核疫情及面临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防治。本项目依托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建立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基线;第二,探索风湿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新的治疗方案;第三,示范推广经验。 刘晓清主任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目标等。刘主任强调,各分中心要先做预实验,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流行病学专家及总中心讨论后,方可进行正式招募。张奉春主任和曾小峰主任均指出该课题意义重大,表示一定群策群力,努力把课题做好。 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要求、项目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成果管理以及结题验收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具体要求。 最后,刘晓清主任介绍了项目的任务计划,各分中心分别对科室规模、构成、年度计划等做了介绍,并就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1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100多万,而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缺陷,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我国目前缺失这部分人群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也无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规范治疗的相应指南,因此,该项目将填补中国乃至世界上这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该课题由我院作为总牵头单位,发挥协和在风湿病与结核病方面的优势,联合全国其它12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等协同攻关,为今后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很好范例。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