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举行

时间:2014-03-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3月3日是第15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由我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主题科普讲座在我院四楼报告厅举行。

  活动当天,首先由我院耳科首席专家龚树生教授介绍“铁树开花 美梦成真——人工听觉解决方案”,接下来由耳科主任李永新教授介绍“影响听力下降的因素及其预防”,耳科专家刘博教授带来了“耳鸣与听力保健”的相关知识,最后陈雪清教授为大家介绍“如何用好助听器”。

  2014年3月3日是第15次全国“爱耳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4年,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促进了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的发展。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每年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肯定,这是我国对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称,目前全球有3.6亿人患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其中,50%患有听力残疾的人士有望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避免或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因此,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初级耳科保健,指的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耳科保健服务。其核心工作是向公众普及最基本的耳科保健知识,提高爱耳、护耳意识,同时向听力残疾人士普及最基本的耳科保健及听力康复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康复能力,防止听力残疾进一步加重。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初级耳科保健工作。通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常用耳毒性药物的临床使用规范》、《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和方法,推动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尚待提高,我国初级耳科保健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强我国初级耳科保健工作,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话题。

  耳眼所/杨军 徐天秋

  发布时间:2014-3-5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为什么脸上有黑色斑点
聂小娟
回答: 脸上有黑色斑点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皮肤炎症后色素沉着、脂溢性角化病等因素有关。黑色斑点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的褐色或黑色斑块,可能出现在颧骨、额头等部位。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易出现雀斑或色素沉着斑,常见于儿童期或青春期。这类斑点多呈对称分布,颜色深浅与日晒相关。日常需加强防晒,避免紫外线加重色素沉积,必要时可通过激光治疗改善。 2、紫外线照射 长期未防护的紫外线暴露会激活黑色素细胞,导致晒斑或老年斑。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棕褐色斑片,好发于面颊、手背等暴露部位。建议全年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配合物理遮挡措施如遮阳帽。 3、内分泌失调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甲状腺疾病可能导致黄褐斑,表现为蝶形分布的灰褐色斑块。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常伴有月经紊乱。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氨甲环酸片等药物,同时需控制激素波动因素。 4、炎症后色素沉着 痤疮、湿疹等皮肤炎症愈合后可能遗留黑褐色印记,与局部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早期可外用维A酸乳膏促进角质更新,配合维生素C精华淡化色沉,避免反复搔抓刺激患处。 5、脂溢性角化病 中老年群体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表现为隆起性棕黑色斑块,表面粗糙。可能与皮肤老化相关,通常无须治疗,若影响外观可采取液氮冷冻或二氧化碳激光去除。 日常需注意防晒护理,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摩擦刺激,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若斑点短期内增大、出血或伴有瘙痒疼痛,应及时就诊皮肤恶性肿瘤筛查。规律作息和压力管理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色素异常沉积。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