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举行无痛知识培训会

时间:2014-05-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肝胆外科举行了围手术期无痛知识培训及围手术期无痛病房建立的筹备会。会上鲁葆春主任、尹劲松医生分别就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建设的目的、要求、流程、疼痛的评估与宣教以及规范用药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使科室成员对围手术期无痛病房有了初步了解,为下一步建立无痛病房打下了基础。

  所谓“围手术期无痛”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前期肝胆外科专门派医护人员到国内最早开展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的南京军区总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医院动态

更多 >

沿海地区常吃海鲜 就不需要补碘了吗?

“小时候老听妈妈讲,碘盐一定要快起锅时才能放,不然碘就挥发了,没用了。过了十来年,怎么就变成了怕碘,恨不得它蒸发了……”一位市民的感慨,道出了当前不少人的困惑。 我们绍兴作为沿海地区,大家常吃富含碘的海产品,那还要不要接着补碘?日前,在全国第2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之际,绍兴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陈巍主任医师应邀来到绍兴图书馆,为近100位热心市民作了一堂题为“碘缺乏与甲状腺疾病”专题讲座。 讲座中,陈医师运用典型的案例,从碘的重要性、碘缺乏病(idd)的含义、idd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碘盐等方面,向市民作了详细讲解。陈医师指出,生活中补碘最好方法是食用碘盐。由于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高发,使不少人有了“碘恐惧”。其实,广大市民对甲状腺结节应该有正确认识,因为该疾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以及精神因素有关,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也属于高发人群。另外,眼下市民中存在较普遍的误区“沿海地区的人们常吃海产品,不需要补充碘盐”,这种认识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沿海地区也有部分人群饮食中缺碘,有些特定人群也需要加强补碘。 据了解,碘缺乏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已从一个疾病问题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提醒,购买碘盐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购买时要辨认清楚,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平时要妥善保存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应坚持食用碘盐,尤其是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对碘的需要量大,必须食用碘盐以保证人体碘的适宜供给。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二聚体测定高说明什么
高云
回答: 二聚体测定高通常说明体内存在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异常,可能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创伤或某些疾病有关。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也可能与手术、感染、恶性肿瘤等非血栓性疾病相关。 1、血栓性疾病 二聚体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机体会激活纤溶系统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产生大量二聚体。患者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进行治疗,同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伴随继发性纤溶亢进,使二聚体显著升高。患者可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新鲜冰冻血浆等,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3、炎症与感染 严重感染或炎症反应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二聚体水平升高。如脓毒症、肺炎等可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同时对症支持治疗。 4、创伤或手术 组织损伤或大型手术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以止血,同时纤溶系统也会被激活,导致二聚体暂时性升高。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或手术史,可能伴有伤口疼痛、肿胀。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 5、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会分泌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使二聚体持续升高。患者可能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肿瘤相关症状。需完善肿瘤筛查,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化疗如注射用顺铂、紫杉醇注射液等治疗方案。 发现二聚体升高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建议避免久坐不动,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控制高脂高盐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对于确诊血栓性疾病患者,需严格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