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解除束缚,重拾自信-泌尿外科举办尿失禁健康大讲堂

时间:2014-07-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每逢夏韵润泽、细雨如酥的六月,国际尿控协会ICS(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都将举办“世界尿失禁周”(WCW, World Continence Week)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尿失禁知识的推广与宣传。为响应该活动,6月26日,在荷风送香、晨露清响的北京,我院泌尿外科在多功能厅举办了“解除束缚,重拾自信”尿失禁健康大讲堂活动,宣讲尿失禁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帮助尿失禁人群改善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称赞与好评。

  ICS最新统计表明,尿失禁已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其中,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约为40%,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尿失禁将成为我国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难题。长期尿失禁会导致泌尿系统严重病变,如引发盆腔炎、膀胱炎、性生活障碍、膀胱癌及尿毒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而在我国,尿失禁常是患者羞于启齿的难言之隐,普遍存在就诊延误的问题。实际上,尿失禁患者若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与辅导,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应引起重视。

  我院泌尿外科率先开展了全国领先的尿失禁医疗与护理技术,并在每年尿失禁周的活动中将成果呈现给广大患者,希望为社会各界朋友铺建 “解除束缚,重拾自信”的高水平宣教平台。本次宣教活动借助主题宣讲与会诊答疑相结合的形式,汇集多名优秀的泌尿外科医疗专家及资深护师,吸引了众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患者朋友。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委员吴士良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尿失禁诊疗经验,他以“主动就医·远离尿急尿频”为题,用简洁易懂的话语把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常见症状和诊疗要点娓娓道来,激发了患者对尿失禁及时治疗的重视,解答了患者对尿急尿频等问题的困惑。杨洋医生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为大家讲解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治疗方法,解开了众多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认识误区。

  在上述两专题演讲中,盆底肌训练和膀胱功能训练是尿失禁防控工作的重要方法,韩佳凝护师对此部分做了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指导。为了让大家掌握这些训练方法,谢双怡科护士长和黄燕波护士长带领护士们为患者细致答疑和指导训练技巧,患者的积极参与及融洽的氛围为健康宣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正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圣心备”,许多患者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并感慨自己长期受到尿失禁的痛苦折磨。本次讲座给了大家生命的正能量,不但对尿失禁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令他们感到了支持和鼓舞,收获了战胜尿失禁的信心与勇气,也将是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尊严的一个新起点。患者的积极反馈也给了医护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的信心,医护人员也愿做好点滴工作,共同铸就守护健康的围墙。

  尿失禁是全球卫生保健面临的共同难题,其疾病危害不容小觑。而尿失禁治疗工作任重而道远。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作为学科引领者更将策马长鞭,以心系责任的峰骨、无私关爱的翎羽,继续努力践行“术业专攻”。愿我们的工作能成为夏日的清风细雨,滋润人们对生命热切的渴望,为患者削减痛苦分担忧虑,重新勾勒出健康的笑语欢颜。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8月27、28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共有37名科研型研究生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影像、检验、感染等多个学科专业。杜军保、袁云、王素霞、戚豫、龚侃、陈?、吕继成、周应芳、席志军、杨勇、周炜、李雪迎等多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参加了论坛活动,并对参赛研究生点评、提问和评分。 李海潮副院长致开幕词:“学术论坛是展示和锻炼,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论坛中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意识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期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的能力,也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喜爱。带着这份激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终身受益。” 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大家平时非常努力,而且为了这次论坛做了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从科研能力、PPT制作、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发现不少同学都有精彩表现,内科和儿科的多位同学在这届论坛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这次论坛上,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次论坛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让我们非常地欣慰。学生时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医院里很多的SCI文章都出自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后会鼓励和督促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论坛中来,在大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科研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生党总支书记于岩岩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今年的学术论坛是第二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参与的同学更多了,演讲更精彩了,论坛的内容更丰富了。论坛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增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且不断完善,争取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并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