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我院举办2014年科技工作大会

时间:2014-02-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迎新送往,2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科技工作大会在 门诊多功能厅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大学科研部、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及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多位主管院领导和科研处领导莅临会议。我院学术委 员会及顾问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刘玉村院长和丁洁副院长等院领导、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处室的领导、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近300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我院科研处 副处长龚侃主持。

本次大会特邀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做专题报告。马长生重点介绍了其课题组 在心血管临床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他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疾病管理模式和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随后重点强调了临床科室人才团队建设、 临床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提出要进行长期规划,使临床科研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临床科室不断健康发展。

接下来,肾脏内科吕继成副教授作为我院第一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获得者进行了主题报告,介绍他在科研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他首先提出开展临床研究要沉下心来,每个人都要为临床资源的积累贡献力量,只有建设好有效的临床 资源库,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更好地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其次要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好的科研问题以便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最 后还要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实现数据积累、分析和研究产出的良性循环。

在两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后,科研处处长赵明辉对我院2013年度的科研工作进 行了总结,分别从学科建设、基金、论文、成果、专利等方面进行介绍。我院2013年度的科研工作稳中有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其他发展迅速的兄弟医 院,前进的步伐仍显迟缓。赵明辉还对我院科研绩效评估系统进行了简单地解析,展示了2013年科室绩效评估结果,对临床医技科室个人绩效分数进行细化分 析。2013年,科研处对个人绩效方案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使得参评人数更加广泛。但是,低分(0至5分)人数较多,占全部有分人员的51.07%,如何挖 掘这部分人员的科研潜力是科研处日后工作的重点。最后,他代表科研处感谢我院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预祝2014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随后,大会进行颁奖,对在2013年度取得优异科研成绩的个人和科室进行表彰。共颁发八个奖项,分别 为:2013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希望之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奖、2013年度SCI论文引用奖、优秀SCI论文奖以及2013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进 步奖、科研先进奖和科研先进特等奖(表彰名单见附件)。伴随着掌声和欢笑,获奖者和获奖科室代表一一登台,与会领导及专家为获奖者颁奖。

龚侃随后公布了201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十大科技新闻及其评选方式,新闻 内容涵盖了课题、成果、人才、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是我院2013年科研工作的缩影。他介绍了2013年科研管理工作的举措,如科研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系 统验收并投入使用;细化个人科研绩效考核奖励细则,覆盖职能处室和护理人员;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改进经费审批流程;临床科研平台搭成初步框架等。另 外,他还介绍了2014年科研工作月历,最后提出了2014年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

丁洁副院长做总结发言,首先,她对所有辛勤工作的临床研究人员表示理解和感 谢,鼓励各个科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好科室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好科室人才布局和梯队建设。其次,医院将继续支持各科室做好科研工作,配合人事处做好 人才培养工作。最后,我院的科研工作在2013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旧任重而道远。如何跟上临床研究大发展的步伐,并走在医疗系统的前列,成为科 研管理部门思考并践行的当务之急。科研处将专门举办科研工作发展研讨会,详细讨论和布置未来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方式和重点。

最后,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沈如群发表讲话,他代表学校向医院在2013年度取得的丰硕科研成绩表 示衷心祝贺,希望医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临床优势,建设好研究型医院。他提醒医疗科研人员注重科研伦理、诚信建设,并指出临床医学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环 节,学校启动的“一个平台、一个体系、一批项目”的临床研究战略,是将平台、体系和医学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帮助临床医院整合资源,发展临床研究,培养 人才队伍,促进医院发展。

 

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悉心呵护下,在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北大医院临床科研人员齐心协力,秉承“厚德尚道”的行为、道德准则,辛勤耕耘,厚积薄发,必将使得我院科研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科研处  向宇、陈佳)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8月27、28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共有37名科研型研究生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影像、检验、感染等多个学科专业。杜军保、袁云、王素霞、戚豫、龚侃、陈?、吕继成、周应芳、席志军、杨勇、周炜、李雪迎等多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参加了论坛活动,并对参赛研究生点评、提问和评分。 李海潮副院长致开幕词:“学术论坛是展示和锻炼,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论坛中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意识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期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的能力,也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喜爱。带着这份激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终身受益。” 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大家平时非常努力,而且为了这次论坛做了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从科研能力、PPT制作、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发现不少同学都有精彩表现,内科和儿科的多位同学在这届论坛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这次论坛上,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次论坛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让我们非常地欣慰。学生时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医院里很多的SCI文章都出自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后会鼓励和督促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论坛中来,在大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科研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生党总支书记于岩岩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今年的学术论坛是第二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参与的同学更多了,演讲更精彩了,论坛的内容更丰富了。论坛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增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且不断完善,争取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并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