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会持续到何时?如何看待此次北京疫情?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多位专家在近日接连作出判断。
今冬明春新冠疫情仍会存在
北京疫情比武汉明朗得多
据触电新闻报道,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际时,预计新冠肺炎疫情仍不会消失,但不会像波疫情出现这么大的暴发。
“‘今冬明春’这个疫情不会消失,应该是持续都会有,或者是冬天到春天时候会增加,有这个可能,但我不认为它会像波疫情在全范围内暴发。”钟南山表示。
关于北京疫情,钟南山认为,这次在北京出现疫情的源头还不是那么明朗,但是比武汉要明朗得多。“很重要的一点,中国能做到追踪病人,中小学停课,大学暂时不复课,航班减少这类短期措施是需要的。就是采用很强硬的控制措施,让疫情不再发生。”
北京疫情重症病例少
中国方法再次证明有效
在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超46万人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目前北京因新发地引起的疫情零死亡?与武汉2月份疫情不同,北京家庭成员间病毒传播情况少,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危险性降低了?
在6月20日线上召开的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高峰论坛上,李兰娟院士谈到了北京这次疫情重症病例少的原因,她强调,抗病毒治疗越早越好,早发现、早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
“在以往对H1N1患者的救治中,早一天抗病毒治疗可减少重症发生率12%,病死率下降13%。所以,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重要的法宝。这次北京疫情筛查力度非常大,所以重症很少,中国控制疫情方法再一次证明是有效的。”李兰娟院士说。
由于发现及时、救治及时
北京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非常少
论坛上,北京大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分析了北京这次疫情发病特点,他说:“由于发现及时、救治及时,这次北京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非常少,当时武汉重症和危重症加起来在20%左右。截止到6月19日,北京危重症有两例,重症11例,加在一起13例,这个比例不到10%,要远远低于初武汉的数字,这和早期诊断有直接的关系。早时,武汉从发病到诊断需要9到10天,后来全国诊断只有一天的时候,武汉还需要6天,可以看出,诊断滞后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有些病人的病情就拖重了,因此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王贵强表示,及时氧疗、干预、对症支持,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这是非常明确的。目前,北京是比较乐观的状态,重症、危重症比率比较低,随之而来的病死率一定是低的。
没有长时间居家隔离
北京家庭成员间传播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教授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北京这次疫情之所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一方面是老百姓警惕性高,另一方面,政府处理及时、控制得力,没有出现医疗挤兑,做到了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尽快筛查出病例,做到了早检测、早隔离、早收治、早治疗,所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这属正常现象。
“除湖北省外,中国其他地区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不到1%,只有0.8%,我觉得如果再做的好一点儿,甚至会比0.8%还要低。”安友仲曾在武汉和西南边境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诊疗方案制定、危重症患者救治奋战110天,他认为,处理得早,发现得早,没有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是北京家庭成员间传播少的原因。
北京疫情不代表第二波来临
是比较突然、小范围暴发
不久之前,张文宏等10位医学相关领域专家做客上海浦江创新论坛。对于近期北京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文宏称,这只是一次小范围的暴发,并不算是秋冬季的第二波。
他解释说,所谓的“第二波”一定要形成非常显著的波峰,有一段时间的蔓延再下来。“这次北京出现的疫情应该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小范围的暴发,但是暴发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张文宏判断。
他称,中国整体“抗疫”情况在国际范围内是做的比较好的,将来中国任何地方出现散发病例,我们都有能力、有信心把它控制住。
北京市仁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因院感防控存在问题被约谈
6月22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医疗救治保障组组长、副市长卢彦同志第五次主持召开院感防控工作约谈会,就市级督导组检查发现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存在的问题,对通州运通中医医院、北京市仁和医院、密云区妇幼保健院、延庆区医院负责人,以及通州、大兴、密云、延庆等4个区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约谈。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安学军通报了上述医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各医院负责人报告了整改措施和进展安排情况,各区政府分管领导就进一步加强全区院感防控工作发言。医疗救治保障组副组长、市卫生健康委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要求,全市医疗机构对院感防控进行全员培训,直至班组和每个人,要加强院感工作力量,加密自检频次,重点在分区管理、人员疏导、核酸检测以及公共空间管理上下功夫,防漏洞。
卢彦同志强调,一是要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动心态,以严标准、实举措、佳状态,全力抓好传染病防控和院感防控工作。二是以“点线面”为工作抓手,落实暂停多点执业、“一米线”措施,关注社会办医疗机构和门诊部诊所院感情况,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核酸采样人员以及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管理。三是坚持立行立改、不留死角,对问题单位整改情况回头看,针对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开展自查,消除隐患。各区都要深挖彻查,逐级落实责任。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监督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有关同志参加了约谈。
北京核酸检测费用谁来出?官方回应来了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疫情发生后,10天内北京共采集样本量已达294.8万人,目前出结果的达到234.2万人。对于核酸检测的费用标准、费用到底应由谁来出?记者从北京市医保局得到了回应:
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180元,为高指导价格,不得上浮,下浮幅度不限。
相关部门将综合考虑检验技术发展进步和相关成本变化等因素,对项目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各有关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向患者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规范自身价格行为,及时做好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价格公示等相关工作。
二、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应检尽检”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费用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财政负担实行分级保障。
其中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在北京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委托市卫健委指定的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并按规定收取费用的,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按政策规定报销。参保人员按医保政策规定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由市级和区级财政负担。国家及本市规定的“应检尽检”人群中的未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发生的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负担。
本市工伤职工检测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规定的,按照规定予以支付。
参保人员自愿检测的,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检测费由个人负担。
在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检测的,按疾控中心隶属关系,检测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疾控中心委托第三方检测的,根据价格项目标准180元,按上述渠道予以保障;相关单位直接委托第三方检测的,根据价格项目标准180元,由单位予以保障。
北京市医保局强调,上述保障政策将随疫情防控形势和“应检尽检”人员范围变化适时调整。
来源: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触电新闻、科技日报等,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