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的人在进行食补时要注意的地方很多,选择食物也比较讲究,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10种补气养气的食物:
大枣
中医认为,枣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生常用于气虚患者。《别录》说它补气强。唐代食医孟沈亦云:枣补气不足,煮食补胃,肥中益气。因此,气虚者好用枣炖烂吃。
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就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沈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称为穷人的人参汤。他说:穷人患虚症,用浓米汤代替人参汤。气虚的人应该经常吃。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具有补脾补肺的作用,更适合气虚、肺虚或脾虚的人,好吃水煮花生。
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可见牛肉补气的力量尤为明显,所以气虚的人要经常吃。
鸡肉
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还是肾虚,都适合食用。对于气虚的人来说,有用黄芪炖老母鸡的习惯,可以增加补气的效果。
鲢鱼
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补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颖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滋润肌肤,气虚者宜食。
鳝鱼
性温,味甘,具有补虚、益气、强筋骨的作用。气虚的人应该经常吃。《千金·食疗》曾经说过,它主要吸气少,站不住脚。《本草衍义补遗》也说:鳗鱼善补气。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补血的水果。除了益气之外,古代医学文献还认为葡萄具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比如《本经》说它补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补气补血。《随息居饮食谱》还记载:补气、补肾液、益肝阴、强筋骨。因此,所有伴有肾虚、肺虚、脾虚的人都应该吃。
山药
为了补气食品,所有气虚体质或长期气虚的人都应该经常吃,这是有益的。山药能补肺气、脾气、肾气。因此,常用于肺气虚、肾气虚或脾气虚的处方药。
燕窝
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尤其适合气虚、肺虚的人。《本草再新》曾经说过,它补充了活力。《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饮食辨录》还指出:燕窝,性能补气,脾肺虚弱,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也能固表,表虚漏汗怕风者,服之好。
气虚的人也有很多食物要避免或少吃。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疲劳、头晕等现象,要注意及时加强营养,补充食物,以免影响健康。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一下以上介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