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二附院

感染中心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疾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于一体的重点科室,是全州治疗肝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重点专科,1970年开诊时成立。历任科主任有余志祥、宋兆泽、朱承伟、胡朝根任科主任。现由副主任医师孙鸿任主任,丁杰任副主任,副主任护师杨清团任护士长。

现有人工肝血浆置换中心、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中心,率先在全州引进人工肝支持系统,科室配备了心电监护仪,肝病治疗仪、高频流雾化仪、人工肝支持系统、腹水浓缩回输系统等先进设备,承担了贵阳医学院预防、妇幼本科班的教学授课,同时还有州卫校、黔南医专、中医学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单位的实习、进修任务。

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服务,1997年治愈一名32岁男性结脑已昏迷二周的患者康复出院。1998年抢救昏迷8天的重症乙肝患者成功好转出院,受到社会媒体的表彰。2003年我科成参与非典时期发热病房及全州非典医院的组建。2006年成功抢救省内罕见肉毒杆菌病人2人,获得省、州、县政府及卫生局的表彰,先后被《黔东南日报》、《贵州都市报》报道,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采访播出。2007年与医院感染办配合参与省疾控中心组织的全省医院感染的调查及统计项目。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获得当地政府的表彰,荣立三等功。2004年~2009年先后参与了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全国、全省性疫情的诊治。

选派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医师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提高了诊疗水平,同时每年选派人员到贵阳医学院参与教学进修及培训,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多次参与医院组织的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全院教学讲座,多次多人参与州卫生局组织的县、乡医院疑难传染病的会诊及筛别,2009年中华医学会贵州省感染及肝病年会上孙鸿主任正式成为中华医学会贵州省感染及肝病学会委员及中华医学会贵州省结核学会委员,这两个学会委员的荣誉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我科2010年参与贵医附院组织的国家科技部973科研课题。

我科对肠道传染病、菌痢、伤寒、乙脑等常见传染病、脱水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的一整套抢救方案治愈率98℅以上。在本地区传染病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在各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州科技进步奖一项、院新技术奖4项、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人、先进集体、优秀教师等荣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贵医二附院心内科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术获得成功

此项技术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心内科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近日,贵医二附院心内科一病区成功完成首例CRT(简称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心力衰竭,填补了黔东南此项医疗技术空白,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微创介入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患者,女性,70岁,反复因胸闷气促就诊于贵医二附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期活动耐量下降明显,静息状态下仍有呼吸困难,患者心脏彩超提示EF37%,左室舒张内径68mm,心电图提示QRS>0.12s,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该院心内科团队反复讨论,认为该患者具备行CRT的Ⅰ类适应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活动耐量,减少住院次数。但该项技术难度大,手术医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射频、起搏、和冠脉介入等全面介入治疗技能。 经过精心准备,特邀全国知名专家吴强教授、俞莎主任作技术指导,心内科主任夏碧桦主任医师、刘贤铭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在导管室为患者成功行CRT植入术。据夏碧桦主任医师介绍,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以往药物治疗为主,CRT技术的出现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就医次数及费用,但该技术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不多,我院顺利开展此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医院及黔东南州技术空白,更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夏碧桦主任医师同时提醒大家,黔东南州是扩心病高发地区,扩心病也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有心悸、气短等呼吸困难表现出现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扩心病诊断。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性帕金森的晚期症状
邵自强
回答: 老年性帕金森的晚期症状主要包括运动障碍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老年性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晚期症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运动障碍加重 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患者可能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需要轮椅或卧床。步态障碍表现为小步态、前冲步态和冻结步态,容易跌倒。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吞咽困难导致进食障碍,需要鼻饲或胃造瘘。言语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这些运动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晚期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反复晕厥和跌倒。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失禁。胃肠道功能紊乱包括严重便秘和胃排空延迟。体温调节异常导致多汗或无汗。性功能障碍在晚期也很常见。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和护理难度。 3、认知功能下降 约80%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痴呆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执行功能障碍和视空间能力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下降会加重运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 4、精神行为异常 抑郁和焦虑在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很常见。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幻觉、听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冲动控制障碍表现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购物等。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和日间过度嗜睡。这些精神行为异常会显著增加照护难度。 5、其他并发症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吞咽困难可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也很常见。药物副作用如异动症在晚期可能更加明显。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整体状况,需要积极预防和处理。 对于老年性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有助于延缓功能退化。饮食应营养均衡,注意预防误吸。定期翻身和皮肤护理可预防压疮。家属应学习专业护理知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晚期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护理,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