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二附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三线"建设时期,1970年正式开诊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八一八职工医院",由部属总医院(北京401医院)抽调骨干,接收北京、上海、成都和贵阳等地医学院校毕业生组成,1971年上海杨浦区儿童医院整体搬迁贵州凯里并入八一八医院。1984年电子工业部决定将八一八医院更名为电子工业部四一八职工医院,1985年随电子工业部O八三基地下放贵州省,2002年省政府确定医院为省卫生厅直属事业单位,更名为贵州省四一八医院,2005年省编制委员会和省卫生厅批准医院为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挂牌建设,2008年通过验收评审并经省政府同意正式成为贵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2011年12月通过贵州省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本部地处凯里市区,占地160亩,建筑总面积173676.03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100023.21(包括现有建筑和在建建筑面积)。目前医院职工1,39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9人,副主任医、药、技、护师(副教授)110人,硕士生导师3人,省政府津贴4人,州拔尖人才3人,离退休人员236人。有45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19个临床医技教研室,11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编制床位1000张,开放床位1725张。下辖凯里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贵阳新天振华医院,1所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000余人),1所法医学司法鉴定所,1所肿瘤生物与细胞治疗室。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黔东南急救站设在本院。

医院不断引进国内外高新设备和技术,学科专业不断得到发展,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形成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癫痫)外科、肿瘤科、骨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专业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腹腔镜微创技术、皮质脑电波定位手术治疗癫痫、人工种植牙技术、肢体残疾矫治等居省内领先水平。

建院40多年来,几代职工在历届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自强不息、拼搏创新,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部、省、地厅级科技成果奖309项,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各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达280余项(次),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职工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直属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两次被黔东南州政府记"集体三等功",2010年1月院急诊科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医院被《健康报》、《中国卫生》杂志评为全国"百家2010改革创新医院",2011年被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百佳'三好一满意'示范医院"称号,“2012改革创新奖”。

【详情】

贵医二附院

贵医二附院

贵医二附院

贵医二附院

贵医二附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贵医二附院心内科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术获得成功

此项技术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心内科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近日,贵医二附院心内科一病区成功完成首例CRT(简称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心力衰竭,填补了黔东南此项医疗技术空白,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微创介入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患者,女性,70岁,反复因胸闷气促就诊于贵医二附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期活动耐量下降明显,静息状态下仍有呼吸困难,患者心脏彩超提示EF37%,左室舒张内径68mm,心电图提示QRS>0.12s,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该院心内科团队反复讨论,认为该患者具备行CRT的Ⅰ类适应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活动耐量,减少住院次数。但该项技术难度大,手术医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射频、起搏、和冠脉介入等全面介入治疗技能。 经过精心准备,特邀全国知名专家吴强教授、俞莎主任作技术指导,心内科主任夏碧桦主任医师、刘贤铭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在导管室为患者成功行CRT植入术。据夏碧桦主任医师介绍,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以往药物治疗为主,CRT技术的出现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就医次数及费用,但该技术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不多,我院顺利开展此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医院及黔东南州技术空白,更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夏碧桦主任医师同时提醒大家,黔东南州是扩心病高发地区,扩心病也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有心悸、气短等呼吸困难表现出现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扩心病诊断。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