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护理于一体,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及护理方面服务的一级临床科室。
麻醉科1957年创建,它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走过了初创阶段、巩固发展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发展壮大阶段,度过了55个不平凡的春秋。1957年,建立隶属于外科的麻醉组,开始了我省最早的基本麻醉医疗工作;1960年成立麻醉科,形成独立专业;1973年,正式脱离大外科独立建科;1997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麻醉学系成立,2008年完成了亚学科设置,建立9个亚专业学科,完善了三级学科建设。1989年开设麻醉咨询和疼痛门诊,已形成完善的疼痛诊疗体系,目前年门诊量已达3000例。2008年成为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9年10月成为山西省卫生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麻醉质量控制部挂靠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
麻醉科具有实力雄厚、水平高超、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现有职工38名,医师29人,护士8人,技师1人,其中教授3人,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技师2人,副主任护师2人,讲师4人,住院医师3人,护师6人,高级职称25名,硕士生导师9名,博士3人,硕士16人。
麻醉科医疗设备先进,设备价值两千多万元。现有以Drager系列为代表的不同档次进口麻醉机共38台,每张手术台配有以非利浦为代表的多功能监护仪共33台,除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外,还配有呼气末C02、BIS、心率变异、肌松、气体检测、有创血压等特殊功能的监测。引进血气及生化分析仪、Coo、svO2监护仪等先进设备。现更新了网络化病案管理及电子病历系统,真正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信息化病案管理系统,使麻醉围术期病人监测科学化,系统化。
麻醉科现有手术台数21台(急诊室2台),恢复室6张床,手术室外床12张,(无疼胃镜、人流、支气管镜共8张、ERCP1张、介入诊疗2张、MECT1张),疼痛病房10张,麻醉科负责各手术科室手术病人临床麻醉及监测,麻醉例数每年达15000余例。同时承担危重病人,疑难病人,老年病人及各种合并症病人的手术麻醉处理,同时参加院内外各种急救复苏和会诊等工作。
麻醉科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麻醉方法由单一的腰麻、硬膜外麻醉,发展为多种麻醉方法及平衡麻醉。在省内最早、最先引进多种静脉、吸入麻醉和其它新药物及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开展靶控输注、腰硬联合等麻醉新方法。满足了手术病人的需要,保证麻醉手术病人的安全。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冠脉搭桥术、嗜铬细胞瘤、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病等特殊病人的麻醉处理和监测。近年来率先在全省开展了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及心脏移植等重大脏器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和监测,并获得成功。我科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深静脉穿刺;利用臭氧疗法、射频脉冲疗法治疗慢性疼痛;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定位、困难气道的处理等。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将随时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为麻醉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麻醉科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开展了麻醉咨询和镇痛门诊(在外科门诊),对术前病人进行及早检查和诊断,选择合理麻醉。开设疼痛病房10张,对急慢性疼痛、晚期癌症等病人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开展了各种无痛检查和诊断治疗,如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介入治疗等。
麻醉科隶属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和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承担麻醉学研究生、本科生、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医院护校等麻醉学和外总教学及手术学的实习任务,还承担五年级的生产实习。外总实验室配有各种器械和医疗设备,可进行各种动物实验及其它实验工作。开展了电化、网络化教学,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外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培养学生和各类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被省教委评估为合格实验室。
麻醉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多年来积极组织了国内和省内各类大型会议,派人参加了国际会议、全国年会及专题讲座和短期学习班,举办麻醉专业学习班十四届。1996年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申报成功,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30余名,300余名临床进修医师及数百名麻醉系本科生,为国内输送大量优秀的麻醉人才。
麻醉科有固定的研究方向:麻醉与循环功能、麻醉与免疫功能、围术期的药物相互作用,形成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系列研究。目前承担及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8项,编写专著及教材11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成果1项。申报专利6项,科研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2项,发表SCI、中华级、国家级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麻醉科在校院级领导下,在全科职工共同努力下,发展成为现在人心安定、精神饱满、学术气氛浓厚、团结向上、不断进取的科室。面向未来,与时俱进,麻醉学专业迅猛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科有信心、共同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努力拼博,为我科发展早日成为博士点、成为省级重点学科,走向国内麻醉专业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麻醉科发展规划??“三一一三工程”
三:1、完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2、建立科室数字信息化管理体系;3、深化学科建设内涵体系。
一:无痛医院。具体做到完善围手术期舒适医疗服务;改善无痛门诊工作条件,增加医疗设备;扩大无痛检查及治疗的范畴;加强疼痛门诊工作,开设疼痛诊疗病房;更新理念,拓展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建立省内疼痛诊疗中心。
一三:1、制定人才梯队建设长远规划,优化人才结构;2、完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3、强化临床亚专业分组管理;4、加强科室质控分组管理;5、实现临床麻醉路径化;6、升级手术间中央网络监护系统;7、设立麻醉术前评估中心;8、更新医疗设备,优化医疗环境;9、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0、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1发挥麻醉学组“枢纽”作用,促进相关学科共同发展;12深化麻醉护理工作;13丰富科室文化,促进各项工作稳定发展。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