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内分泌科 (共2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内分泌专科之一。60余年来,著名内分泌学专家钟学礼教授和朱禧星教授曾分别担任过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连续承办卫生部委托的全国内分泌代谢病学习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内分泌代谢病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我科在本专业的领先地位。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室发展历程中,内分泌科不断丰富自我、培养人才、发展特色,现已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下一步在二十一世纪中的腾飞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内分泌科近三年获得国家级18项课题、省部级课题22项和教育部985及211项目专项经费资助,总经费达到2000万。发表SCI论文32篇,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4项。近年来,医院把本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对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在病房及门诊改扩建、实验室改造和医疗设备更新中直接投入576万。

内分泌科一贯坚持“特色立科、创新兴科、人才强科”的发展战略,良好保持科室各项医疗业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总体实力有较大提高,特色项目特色鲜明的格局,其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神经内分泌疾病诊治两大主要特色发展方向已初具规模,联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病理、放射科、核医学科、肾脏内科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相关科室2004年成立了“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学科带头人胡仁明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和上海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长,他主要致力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领衔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亚专科所创造的一整套门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单元已经在上海市多个社区验证并推广应用。现任主任李益明教授曾在美国马萨诸塞医学院Memorial医院和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进修学习,领衔的神经内分泌疾病亚专科,主要致力于神经内分泌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垂体瘤术后功能评估和生殖重建,目前已经建立华山医院6500多例手术和3000多例伽马刀治疗垂体瘤患者的数据库,联合神经外科开展了下丘脑-垂体疾病的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一个国内最大的神经内分泌疾病诊治中心即将建成。

内分泌科人员组成:现有终身教授1名,资深教授2名,在职教授4名,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15名。专家教授:朱禧星,俞茂华,沈稚舟,胡仁明,李益明,周丽诺。

内分泌科近三年获得国家级18项课题、省部级课题22项和教育部985及211项目专项经费资助,总经费达到2000万。发表SCI论文32篇,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4项。近年来,医院把本学科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对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在病房及门诊改扩建、实验室改造和医疗设备更新中直接投入576万。

内分泌科于2010年在主持召开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论坛—暨中国糖尿病学会微血管学组成立大会并亚太糖尿病微血管病学会筹备大会”以及“中法垂体瘤诊治研讨会”,将我科的学术影响推广扩大至全国,积极促成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6个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冷启刚
回答: 怀孕6个月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避免危险动作及保持情绪稳定。主要有营养补充、姿势调整、睡眠管理、症状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 1、营养补充 孕中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搭配深色蔬菜和全谷物。钙需求增至1000毫克/天,可通过牛奶、芝麻等补充,同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生食、高糖高盐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200毫克以内。 2、姿势调整 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变换姿势,坐时用靠垫支撑腰部。弯腰动作改为屈膝下蹲,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睡觉采用左侧卧位,双腿间夹孕妇枕缓解压力。禁止突然扭转腰部或高举手臂等危险动作。 3、睡眠管理 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抬高下肢减轻水肿。出现腿抽筋可热敷并补充镁剂,使用U型枕支撑腹部。夜间频尿可尝试盆底肌训练,避免睡前饮用利尿饮品。 4、症状监测 记录胎动频率,2小时内少于10次需就医。警惕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妊高征征兆。分泌物异常或规律宫缩应立即检查。控制体重增长在每周0.5公斤内,血糖偏高者需严格监测饮食。 5、心理调适 参加孕妇课程学习分娩知识,与伴侣共同制定育儿计划。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焦虑时可听胎心音缓解。避免接触负面生育信息,建立亲友支持网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和防滑平底鞋,洗澡水温不超过38℃,避免桑拿和长时间泡澡。外出携带急救卡和产检资料,远离拥挤场所和化学污染环境。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提前准备待产包物品清单,出现阴道流血、破水等紧急情况立即平卧送医。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