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超声医学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超声波室始建于1959年,2004年改名为超声医学科,为国内率先创建的超声诊断科室,潘永辉教授为第一任负责人。目前超声医学科共有在职职工19人,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主管技师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4名;拥有机房(包括体检中心、门诊部、住院部等)18间,备有PHILLIPS IU22,SEQUIOA 512,ALOCA a10等国际一流超声诊断仪18台,科室每年年均接诊病例数大于14万人次;其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超过90%。

在现任主任王怡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目前开展以浅表小器官(包括甲状腺、乳腺)、周围血管、外周神经肌腱以及神经外科术中检查为特色的超声诊断项目,其中乳腺MAMMATOME活检、乳腺超声造影、神经外科术中检查等项目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近来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四肢神经、肌腱的超声诊断工作,参与我国多位著名运动员的临床诊治工作。

科室同时承担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以及国内多家医院的超声医师的进修工作,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2010年创立影像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加强专业超声住院医生的培养。近五年来更是发表了5本专著,以及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为SCI收录。

我科与包括南加州大学、日本自治大学以及日本东北大学长期开展合作共建,多次邀请以及受邀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并承担卫生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体育局以及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以及合作课题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成果三等奖、复旦大学医学成果奖以及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个人以及集体殊荣。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