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是省内最早组建的专业学科之-。是学院和附属医院重点建设学科。是川南地区神经疾病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方向,每年招收约30-60名大学本科学生,为省内外综合性医院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1996年经省教委批准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至今己培养硕士研究生29名,现在读研究生20名。本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5名,硕士生导师5名。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医师占80%,具有专科学历以上的护士占70%。有享受国务院津帖专家1名、四川省神经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各1名,四川省神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四川省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

我科现有75张床位,月平均收治病人140~160人,门诊日平均就诊病人80~110人。本学科长期致力于临床神经病学,尤其是脑血管病、癫痫及脱髓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依托医院数字血管造影机、螺旋CT、核磁共振、肌电图、视频与动态脑电图等多种高精尖仪器设备,在省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如超选择颅内动脉溶栓治疗、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超声介入治疗、面肌痉挛肉毒封闭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清除术、各种神经电生理检查、重症肌无力血清AChR滴度测定及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等。其中“重症监护病房”配备有专业医师和护士,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如呼吸机、电子降温毯、除颤仪、吸引器、心电监护等,成功抢救了无数危重患者,使危重神经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我科长期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努力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学院、医院配备有世界先进的膜片钳设备和整套较先进的实验仪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科近几年科研成绩显著,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比例明显增大,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泸州医学院教学成果奖2项。参与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1项。正在进行的省厅市级等项目10项、科研费共计超过18万元。我科长期担任临床医学研究生、本科、成教及专科神经病学教学及周边地市医院进修医师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曾先后参编卫生部规化专科教材《内科学》第四版和第五版及全国医学专升本教材《内科学》的编写,主编或参编了《临床神经疾病诊断学》、《神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变态反应学》、《脑血管病治疗学》、《现代内科急重症治疗学》、《内科急危重症手册》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2岁宝宝反复发烧
葛伟
回答: 2岁宝宝反复发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川崎病等原因有关。反复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8摄氏度且持续3天以上,可能伴随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是幼儿发热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流涕、咳嗽症状,体温可升至39摄氏度。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 2、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多发于6-18月龄婴幼儿。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出现玫瑰色皮疹。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无须使用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 3、尿路感染 婴幼儿尿道较短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女童发病率较高。除发热外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确诊需进行尿培养,治疗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家长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清洁。 4、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未完善易致中耳积液继发感染,表现为夜间哭闹、抓耳动作。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治疗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体位有助于预防复发。 5、川崎病 病因未明的血管炎性疾病,持续发热超过5天伴草莓舌、手足硬肿等特征。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延迟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病变。家长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与体温变化,发热期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保持每日饮水量达到500-800毫升,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易消化流食。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抽搐等新发症状。若发热伴随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或皮肤瘀斑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