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二院

超声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是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超声科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学科建设,目前已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王志刚教授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冉海涛教授为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专委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水平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广泛影响力。

超声科现有职工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近10年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浙江、海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教学医院。

科室近几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863科研项目1项(资助经额230万)、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科研项目2项(资助金额400万)、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火炬计划科研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重庆市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医学超声影像学),参编1部(超声诊断学),其他学术专著10余部。

超声科设备齐全、先进,拥有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各型彩色超声影像设备,除各项常规超声检查外,还开展经食道超声、经直肠超声、三维超声、术中超声、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与治疗、超声造影等特殊检查项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2014年6月14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全世界每天约有800名妇女死于妊娠或分娩相关并发症,及时获得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对所有国家而言都是预防孕产妇死亡的全面措施的必要组成部分。6月12日,我院输血科和产科在外科楼一楼开展了“6·14世界献血者日”宣传与咨询活动,向市民宣传献血与输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特别是孕产妇输血知识,并解答相关问题,旨在提高市民对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认识,感谢和鼓励更多的人成为无偿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输血科张娟副主任、产科董晓静副主任、产科陈志美副护士长带领输血科及产科医务人员对前来咨询的患者、孕妇及家属等进行耐心解答,并向公众发放2014年“6·14世界献血者日”专刊、关于献血及用血基础知识与政策等宣传册。本次活动输血科设计制作了宣传展板,内容包括介绍世界献血者日、第十一个世界献血日主题、人体血液与血型基础知识、血液保护技术及自身输血等。 此次活动中,前来观看展板、咨询与领取宣传册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人在咨询后主动提出想要无偿献血,在工作人员解释献血的流程后,前往移动献血车献血。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圆满结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低压低怎么回事应注意什么
高云
回答: 低压低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体位习惯、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可能出现原发性低血压,通常表现为长期血压偏低。这类情况若无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日常可适量增加钠盐摄入,饮用淡盐水帮助维持血容量。 2、营养不良 长期饮食不均衡导致铁元素或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能引发贫血性低血压。伴随面色苍白、易疲劳等症状。可通过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改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避免空腹时间过长。 3、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立时出现血压骤降多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常见于老年群体。改变体位时应遵循"三个30秒"原则:醒后卧床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后再活动。穿弹力袜、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调节血管张力。 4、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发继发性低血压。常伴有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可能需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 5、内分泌紊乱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血压持续偏低。可能伴随体重异常增减、皮肤干燥等症状。需检测皮质醇、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需长期替代治疗如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注意避免感染、创伤等应激因素诱发危象。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含盐量高的汤类、坚果等食物,但合并高血压或肾脏疾病者需谨慎。每日分次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穿着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若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等脑供血不足症状,应立即平卧并测量血压,必要时急诊就医。建议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查,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与低血压叠加风险。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