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肝胆外科成立于1992年,在我省腹部外科学界,多个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全国先进水平。拥有定额病床52张,医护人员35人,正高级职称7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6名,博士4人,硕士5人。科主任莫一我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现任云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副主任孙志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主任医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内镜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副主任王彦坤教授、三级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委员。副主任金焰教授、三级主任医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医学会腹腔镜学组副组长。近10年来,科室共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二等奖2项,科研基金200多万。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以成功实施肝脏移植手术为契机,全面提升了肝胆胰脾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按照国际先进的精准肝切除原则,近年来成功实施了扩大左、右半肝切除,肝脏尾状叶肿瘤切除、第Ⅷ段及肝中叶肿瘤切除、以及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高位胆管癌切除手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及断流术,各类布-加氏综合征手术、胃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切除手术等疑难标志性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10年来成功开展的“背驮式”肝移植手术、世界首例“脾切除脾窝异位辅助肝移植手术”,以及全国第2、3例“离体肝肿瘤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手术”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是一个人才荟萃、专门挑战腹部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省级重点学科。
  专科特色:⑴ 各种终末期肝病的肝脏移植;⑵ 各种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精准肝切除手术;⑶ 高位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4)复杂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及内镜取石治疗;(5)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6)胰腺癌的根治性手术;(7)疑难复杂的胆道病变的手术治疗;(8)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手术治疗;(9)微创外科: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10)晚期胆管癌和胰腺癌的胆道镜下胆道支架植入加碘125粒子植入手术等;(11)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取石和取蛔虫、胆道和胰管内支架引流等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