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乳腺外科拥有一支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医生队伍,专科医生10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5名。乳腺病房共设床位42张,病区宽敞舒适,病房整洁明亮,各项生活设施齐全。病区设有两人间、三人间、四人间、普通病房等,环境幽雅舒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配有电视,独立卫浴设施,24小时热水供应。每间病房都配有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所有病房为中央空调统一调温,恒温舒适。拥有乳腺流动诊断车、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等先进设备可进行流动检查;科内配有乳腺导管镜、乳腺彩超机以及强生乳腺微创旋切系统(麦默通)及德国Gamma Finder II 前哨淋巴结无线探测仪。是一个集普查、咨询、诊治、随访和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科。

以国际认可的《NCCN乳腺癌临床治疗指南》为依据,系统的为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案、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结合传统中医扶正治疗等。在汤鹏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在省内首次开展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现总共病例数达200多例,年保乳率达16%,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省内领先地位;应用强生乳腺微创旋切系统(麦默通)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乳房美观,减轻患者痛苦;目前手术例数已达1000余例,同时常规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巨乳缩小整形术、乳房重建术。

乳腺外科也配备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热情、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对乳腺癌综合规范治疗是我们的特色,而正确、及时、悉心的护理也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海南省首次独家设立“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师”的工作岗位,开展针对乳腺癌患者的院外跟踪、随访、咨询工作:对出院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关心患者术后恢复及后续治疗情况。

为了更好的帮助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普及乳腺保健知识,乳腺外科联合海南省妇联、社会热心志愿者及广大乳腺癌患者成立了海南省“粉红关怀——爱汝之家”俱乐部,团结社会力量帮助乳腺癌术后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在全社会普及乳腺保健知识。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肝胆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腹膜后肿块

5月4日,医院院长李灼日博士同胆胰外科邢贻雷主任医师、欧阳碧山主任医师为一个诊断为腹膜后肿块的患者实施了后腹膜巨大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2个,大小分别为33*20*15厘米和15*15*15厘米包膜完整肿块,手术出血约400毫升,历时2小时45分钟,患者正在恢复当中。 患者王某,48岁女性,“右上腹隐痛2月余”4月11日入院,术前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占满整个右侧腹腔,前壁位于腹壁下,后壁位于腰背后竖直肌前方,上界位于肝下缘,下界深入盆腔。整个右侧腹腔器官解剖均发生变异,如右肾、右输尿管、肠管和胰头等器官、组织均被肿块推挤到左侧。术前肾上腺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监测血压、电解质亦正常。经麻醉科、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会诊,全科讨论后决定给予患者剖腹探查。 李灼日院长介绍,该患者手术难度在于肿块巨大,肿块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变异,肿块邻近并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髂总动脉。另外,术前无法评估肿块是否恶变及有无侵犯周围器官,术中是否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腹膜后实性肿块恶变的可能性大,据文献报道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腹膜后良性肿瘤中以脂肪瘤、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腹膜后肿块位置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可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出现腰背部、腹部等疼痛或压迫周围脏器引起恶心、呕吐或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被首先发现,肿块多偏一侧。恶性程度高的患者还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还出现血压、血电解质、尿电解质或体形异常变化。术前一般确诊来源为此部位,如无禁忌症,均建议积极剖腹探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