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

内分泌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是医院重点专科之一,承担着全院各种内分泌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任务,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和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长期开展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内分泌科具有较高的内分泌诊疗水平,能够诊治各种类型糖尿病、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各种甲状腺、肾上腺、甲状旁腺和下丘脑垂体等内分泌疾病。目前,门诊每年5万诊次以上,病房收治病人1000人次以上。科室技术力量强大,共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护士16人。

内分泌科专业特色:糖尿病双C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同时采用胰岛素泵每日进行调节,精细降糖,艺术降糖,在血糖达标同时,减少低血糖反应,降低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早期筛查:通过早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眼底照像、下肢动脉检查、定量感觉障碍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治疗。

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特色治疗: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糖尿病足和下肢动脉疾病。

内分泌科骨质疏松症特色门诊:开设的骨质疏松门诊,目的是加强医务人员及病患者对本病的关注,使骨质疏松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终通过长期的健康宣教,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从而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死致残率。

内分泌科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对门诊及住院患者提供理论知识宣教、运动和饮食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遵医行为指导等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从而改善患者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全面早期筛查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规范治疗。

内分泌科设有独立的病房、门诊和实验室。病房床位35张。装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有葡萄糖乳酸分析仪、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尿微量尿白蛋白分析仪、彩色多普勒下肢动脉检查系统、定量感觉障碍检测仪、双能线骨密度仪、胰岛素泵、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等,随时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各种并发症等糖尿病系列检查。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产科成功为KT综合征产妇行剖宫产术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KT综合征合并妊娠相对来讲案例少,病情较严重,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病因不详的、复杂的脉管畸形。其临床特征为静脉-毛细血管畸形、骨和软组织肥大、非典型性侧支静脉曲张。 产妇30岁,自幼左下肢静脉曲张,双侧不对称,近两个月左下肢增粗明显,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于8月5日孕37+3周,因左下肢静脉曲张伴盆腔血管异常,由大兴某医院转入我院进一步检查。现孕40+3周,无产兆,要求终止妊娠,于8月25日收入我院。 8月25日开始给予引产,26日患者产程进展迟缓,宫口开大3cm无进展,活跃期停滞。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及手术指征,患者病情较重,此病例罕见,结合全科讨论制定预案,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同意剖宫产并签字。 产妇病情较危重,盆腔血管畸形,若稍有不慎容易产时、产后发生大出血,据同类病例文献报道,出血约有6000ml。术前制定充分预案,以防出血。联合血管外科,罗小云主任保驾护航,于莎莎主任娴熟的手术操作,赵斌江主任亲自进行手术麻醉,在多名医生的努力下共同完成手术,于8月26日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中,大家小心翼翼,开腹探查,逐层切开皮肤,可见壁层腹膜怒张突起的血管瘤,且出血点此起彼伏延绵不断,子宫下段表面布满曲张放射状血管。术中小心谨慎,于17:28顺利剖娩一男婴,体重2420g。术中出血共计约300ml,术后产妇情况较好。 该患者深静脉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可加重该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建议此类疾病患者妊娠。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67岁的老人老是感觉浑身没劲
高云
回答: 67岁老人老是感觉浑身没劲可能与生理性衰老、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心理因素或药物副作用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具体原因,并调整生活方式。 1、生理性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自然下降,代谢率降低,可能导致乏力感。日常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延缓肌肉流失,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 2、营养不良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易缺乏维生素B12、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乳制品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或维生素D滴剂。 3、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心衰等疾病常伴随乏力症状。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甲减则伴随怕冷、体重增加。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4、心理因素 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表现为躯体性疲乏。建议家属多陪伴,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镇静类药物可能引起乏力。如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时出现症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建议老人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增加瘦肉、豆制品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若乏力持续加重或伴随消瘦、水肿等症状,需尽快到老年病科或全科医学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家属应关注老人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防跌倒。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