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绿色通道,规范化治疗急性重度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鞍区肿瘤、颅底肿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以及小儿神经外科和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擅长脊髓内、外肿瘤,椎间盘突出等椎管狭窄性脊髓和神经根病变,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脊髓拴系综合症和脊髓脊膜膨出的治疗。

神经外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1名、医学博士2名,医学硕士3名,在读博士生2名,在读硕士生3名,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学科队伍。护理队伍是由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长期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和经过特殊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

神经外科专业特色

神经外科垂体腺瘤:采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经单鼻孔蝶窦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国内掌握经口鼻蝶窦、单鼻孔蝶窦、经单鼻孔蝶窦神经内镜技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医院之一。同时,对鞍区脑膜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胆质瘤(上皮样囊肿)、脊索瘤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微创神经外科治疗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术前术后围手术期内分泌功能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神经外科脊髓肿瘤: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切除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并对颅颈交界处畸形,小脑扁挑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或后天异常病变进行有效治疗。发挥神经康复中心的作用促进病人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神经外科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瘤: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切除不同大小的听神经瘤,保留面神经功能,恢复面神经功能。并对累及面神经等颅神经的颅底脑膜瘤,颈静脉孔肿瘤,脊索瘤,胆质瘤(上皮样囊肿)进行了有效治疗。

神经外科面肌痉挛:利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内镜下利用锁孔技术完成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并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有效治疗。

神经外科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肿瘤卒中等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急诊救治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的、科学的诊疗救治程序,真正实现了便捷、快速、有效。

神经外科胶质瘤:利用导航和荧光手术显微镜技术切除脑功能区和深部胶质瘤,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技术和国际上先进的优选的化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

神经外科脑膜瘤: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廉旁、颅底、鞍结节、小脑幕、脑室内脑膜瘤。

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颅内及椎管内肿瘤,先天性或后天异常病变:脑积水,蛛网膜囊中,狭颅症,脊髓脊膜膨初,脊髓拴系综合征以及先天性脑血管性疾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产科成功为KT综合征产妇行剖宫产术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KT综合征合并妊娠相对来讲案例少,病情较严重,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病因不详的、复杂的脉管畸形。其临床特征为静脉-毛细血管畸形、骨和软组织肥大、非典型性侧支静脉曲张。 产妇30岁,自幼左下肢静脉曲张,双侧不对称,近两个月左下肢增粗明显,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于8月5日孕37+3周,因左下肢静脉曲张伴盆腔血管异常,由大兴某医院转入我院进一步检查。现孕40+3周,无产兆,要求终止妊娠,于8月25日收入我院。 8月25日开始给予引产,26日患者产程进展迟缓,宫口开大3cm无进展,活跃期停滞。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及手术指征,患者病情较重,此病例罕见,结合全科讨论制定预案,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同意剖宫产并签字。 产妇病情较危重,盆腔血管畸形,若稍有不慎容易产时、产后发生大出血,据同类病例文献报道,出血约有6000ml。术前制定充分预案,以防出血。联合血管外科,罗小云主任保驾护航,于莎莎主任娴熟的手术操作,赵斌江主任亲自进行手术麻醉,在多名医生的努力下共同完成手术,于8月26日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中,大家小心翼翼,开腹探查,逐层切开皮肤,可见壁层腹膜怒张突起的血管瘤,且出血点此起彼伏延绵不断,子宫下段表面布满曲张放射状血管。术中小心谨慎,于17:28顺利剖娩一男婴,体重2420g。术中出血共计约300ml,术后产妇情况较好。 该患者深静脉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可加重该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建议此类疾病患者妊娠。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