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民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腹膜透析门诊开诊啦

4月15日,我市首家腹膜透析门诊在我院正式开诊,院长杨惠光为腹膜透析门诊揭牌。今后,每周二、周六上午,门诊将为腹膜透析治疗的随诊病人提供咨询、培训以及治疗指导等服务。杨惠光表示,腹膜透析门诊的设立,是肾内科近年来快速发展、顺应患者需求的必然结果,是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服务患者为宗旨的具体体现。 腹膜透析门诊由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腹膜透析咨询、培训以及治疗指导等服务。内容包括:评估腹膜透析效果;制定和调整腹膜透析方案;指导营养膳食、血压控制、感染防治以及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等。此外,护士还将对在册的腹膜透析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月评估情况,并根据患者存在问题开出健康护理处方,纠正日常起居误区。腹透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及实验室报告,调整透析处方。 肾内科主任胡宏介绍,假如一个尿毒症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他需要每周做3次血透,每次4小时,这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多的不便。而如果选择腹膜透析,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一个月来门诊随访、检查一次,其它的时间可以在家里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作为一种居家治疗方式,腹膜透析更适合那些心血管系统不稳定、血管通路难以建立等不适合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同时我院还为广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腹透液送货上门服务,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推广腹膜透析工作,我院早在2010年就开展了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现有腹膜透析患者110余人。2013年底,我院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全省首批《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其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试点单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哺乳期的母亲如何服药
冷启刚
回答: 哺乳期母亲服药需严格遵医嘱,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哺乳期用药需考虑药物通过乳汁分泌量、婴儿吸收率及潜在风险,主要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乙酰氨基酚、部分抗甲状腺药物、局部外用药物、益生菌制剂等类型。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等青霉素类药物,哺乳期安全性较高。这类药物进入乳汁的量较少,且婴儿肠道吸收率低,通常不会对婴儿造成明显影响。适用于哺乳期乳腺炎等细菌感染治疗,但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或皮疹等过敏反应。 二、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哺乳期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乳汁中分泌量不足母体剂量的1%。短期用于缓解发热或轻度疼痛时,对婴儿影响极小。但需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防药物在婴儿体内蓄积。 三、抗甲状腺药物 丙硫氧嘧啶片在哺乳期甲亢治疗中相对安全,进入乳汁的浓度仅为母体血液浓度的10%。需定期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至维持母体正常甲状腺功能的最小有效量,避免影响婴儿发育。 四、局部外用药物 如莫匹罗星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皮肤外用药物,系统吸收量少,哺乳期使用较安全。适用于乳头皲裂或皮肤炎症时,但需在哺乳后涂抹,并在下次哺乳前清洁药物残留。 五、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哺乳期服用不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适用于母亲胃肠功能紊乱时,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菌群失活。 哺乳期用药需综合评估母婴获益风险比,尽量选择单方制剂避免复方药物,用药时间可选择哺乳后立即服用以降低乳汁药物峰值浓度。每次用药需记录药物名称、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婴儿进食状态、睡眠质量及皮肤反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放射性药物等哺乳期禁忌药品,中药制剂需明确成分安全性。建议用药期间定期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可暂停哺乳或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