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民医院

儿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分设两个病区,下设新生儿科、NICU、小儿呼吸科、小儿神经内科、小儿肾内科等特色专科。配有多台早产婴儿培养箱(婴儿光疗暖箱)、无创伤多功能监护仪和经皮测黄疸仪及婴儿高压氧舱、小儿呼吸机、微量血糖仪、小儿心电图机、雾化吸入器、微量输液泵等。
  儿科,近年来,儿科先后派出多名业务骨干赴全国著名的儿童医院进修,学成返院后积极拓宽业务范围,开展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重症新生儿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和难治性哮喘的治疗、小儿癫痫及小儿难治性肾病的治疗等市内领先、省内先进水平的项目,填补了一批市内、省内空白,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国内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无锡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另外,儿科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护理队伍,具有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一次穿刺成功率在95%以上;开展了新生儿抚摩疗法和静脉留置针技术,深受患儿家属好评。
  儿科服务项目:1.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诊断及治疗;2.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4.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测定;5.小儿体格检查及咨询;6.小儿智商的测定;7.小儿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8.小儿哮喘的诊治;9.小儿多动症的诊治;10.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1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2.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炎;1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等。
  儿科,新生儿无陪病房:新生儿无陪病房是儿科的重点特色病房,该病房设施一流,设备齐全,有无创伤多功能监护仪、空气净化器、婴儿培养箱、蓝光治疗箱、微泵注射器、远红外抢救台、小儿呼吸机、婴儿氧舱、微量血糖仪、经皮黄疸仪电脑;生活设施有微波炉、冰箱、沐浴间等。拥有一支经过专门培训的儿科护理队伍,无需陪客,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护,深受家长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腹膜透析门诊开诊啦

4月15日,我市首家腹膜透析门诊在我院正式开诊,院长杨惠光为腹膜透析门诊揭牌。今后,每周二、周六上午,门诊将为腹膜透析治疗的随诊病人提供咨询、培训以及治疗指导等服务。杨惠光表示,腹膜透析门诊的设立,是肾内科近年来快速发展、顺应患者需求的必然结果,是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服务患者为宗旨的具体体现。 腹膜透析门诊由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腹膜透析咨询、培训以及治疗指导等服务。内容包括:评估腹膜透析效果;制定和调整腹膜透析方案;指导营养膳食、血压控制、感染防治以及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等。此外,护士还将对在册的腹膜透析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月评估情况,并根据患者存在问题开出健康护理处方,纠正日常起居误区。腹透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及实验室报告,调整透析处方。 肾内科主任胡宏介绍,假如一个尿毒症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他需要每周做3次血透,每次4小时,这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多的不便。而如果选择腹膜透析,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一个月来门诊随访、检查一次,其它的时间可以在家里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作为一种居家治疗方式,腹膜透析更适合那些心血管系统不稳定、血管通路难以建立等不适合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同时我院还为广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腹透液送货上门服务,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推广腹膜透析工作,我院早在2010年就开展了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现有腹膜透析患者110余人。2013年底,我院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全省首批《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其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试点单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空腹血糖偏7.1怎么办
袁晓勇
回答: 空腹血糖7.1毫摩尔每升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空腹血糖偏高可能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2、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可通过家用血糖仪自我监测,或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监测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治疗 若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血糖偏高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采用中药调理。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等。针灸治疗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改善糖代谢。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空腹血糖偏高者应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