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

器官移植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器官移植科,1994年在泌尿外科主任孟栋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肾移植临床工作。至2005年底完成肾移植手术近300例。目前最长存活11年(95年3月手术),为目前全省肾移植存活时间最长者,2001年器官移植科独立完成省内第一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至今母子健康生活。迄今为止,共完成8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有母-子间、姐-弟间),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我科在省内率先采用PRA检测技术及HLA配型技术。在术前配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PRA30%阳性以内患者接受移植均取得成功。近年来,器官移植科还完成再次肾移植手术10例,在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科在肾移植术前检查、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监测、并发症的处理及长期随访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目前,器官移植科肾移植1年存活率99%,3年存活率为85%,5年存活率为75%,达到国内外同行界的先进水平。
  器官移植科2001年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时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江西省首例急诊抢救性肝移植,至今健康生活,为全省肝移植存活最长者,2005年全年完成肝脏移植10例,包括上海、福建等外地患者来器官移植科手术,手术成功率及存活率高,对肝移植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开展心脏移植1例。眼科中心为全省重点科室,在省内最早开展角膜移植,已完成角膜移植1700余例,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我科由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我省范围内唯一一家“器官移植中心”。中科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教授亲自为科题词“发展移植事业,提高移植水平”。
  器官移植科除积极开展临床工作外,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目前负责省科委有关器官移植方面的课题4项,省卫生厅课题1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8月18日,在全院中层管理干部会议上,党委书记雷良华强调,当前一个时期,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布置。 一是要重视市场,重视宣传。各学科要加强和县级医院的协作关系,扩大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学科知名度,创造竞争优势,如组织省级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社区举办公益性健康咨询活动、与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健康咨询栏目等。二是要重视诊疗水平、诊疗能力的提高。医务人员要掌握本行业医疗技术的新理念、新知识,消化吸收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如外科的微创、内科的介入手术治疗就代表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三是要重视改善服务态度。各学科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青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 优势学科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学科负责人要经常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并传递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