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

眼科中心 (共2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是省内唯一被省卫生厅于 1997 年批准成立的专业化的江西省眼科中心。 8 年来,“中心”发展突飞猛进,两次被省卫生厅评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综合实力已跻身为国内先进行列.“中心”总面积 3500平方米,设有9个专科、6个诊室、8个辅助检查室、55 张住院病床,以及视力矫正治疗中心、白内障复明中心、视光学中心、江西省眼库、江西省防盲办公室、眼病会诊中心和眼科实验室。
  眼科1989年底,首先在省内引进开展国内外最新的先进技术“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治疗近视眼”获得巨大成功,同时又进行了“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的研究”,眼科研成果于 1993 年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医院科研获奖的先河。从此医院眼科名播省内外,也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医院的重视.随后相继引进和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视网膜病、青光眼、眼激光、角膜病等病的新检查新疗法,全体医务人员科研意识也得到增强,每年都申报承担了 1-2 项省厅级课题。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就有信心和实力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中心”常年邀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医院作学术讲座和手术表演,同时派出最强阵容和最优秀的论文参加国际及全国的眼科年会。“中心”的学科建设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速轨道。 2000 年,“中心”成立了眼科研究所,设有干细胞研究室、义眼研究室、眼库研究室、动物实验室和资料室,投入资金数百万购置了科研实验设备,如:倒置显微镜、超低温程序冷冻机、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速离心机、流式细胞计数仪、手术显微镜等,为“中心”的科研工作的运转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也改变了以往临床科研的单一局面,进入了基础科研相结合和支撑的高层次科研新局面。近 6 年来“中心”承担省部级和厅级攻关课题有 22 项,其中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就有“角膜干细胞的培养”、“超低温冷冻技术保存与离体角膜材料的研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闭角型青光眼分型诊断的研究”、“标准化眼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手术方法的研究”、“OCT 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西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等 。通过验收和鉴定的课题有 15 项,其中有三项分获卫生部新技术推广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易敬林教授主持完成的“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和“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等课题居国内领先水平。罗兴中教授完成的“鼻泪管环钻手术”的科研成果进入卫生部“全国百项新技术推广项目”。同期“中心”医务人员在国内外眼科核心杂志和刊物发表论文” 90 余篇。
  眼科卓有成果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中心”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以及“中心”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中心”拥有总价值1800 万元系列齐全的国际最先进的临床检查治疗设备和治疗及科研仪器设备,主要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仪( OCT )、眼内窥镜、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后节激光治疗仪、角膜内皮镜、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仪、眼底荧光造影仪、眼电生理仪、全自动视野仪、眼底和前段照相机、B 超、蔡氏手术显微镜、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仪、老花眼治疗仪、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仪。硬件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心”是省内最早开展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手术和近视眼手术的单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种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青光眼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病、眼激光治疗眼病、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等居省内和国内领先水平。最近开展的眼计算断层扫描成像检查( OCT) 、老花眼角膜热透矫正治疗和眼内窥镜手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将成为“中心”的发展“亮点”。
  眼科专业委员会和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所在地,李定章教授和罗兴中教授分别为以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因此荟萃了江西省眼科权威人才,有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1人,硕士生6人,擅长眼科领域的疾病诊治和科学研究,其中易敬林和李定章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易敬林和谢晖教授分获江西省和省卫生系统学科与学术带头人的称号。“中心”开设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中西结合、眼肌病、泪器病、视光学等专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活动在“中心”深入开展,良好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赞誉。年门诊量达5万以上,年手术量超过4000人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8月18日,在全院中层管理干部会议上,党委书记雷良华强调,当前一个时期,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布置。 一是要重视市场,重视宣传。各学科要加强和县级医院的协作关系,扩大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学科知名度,创造竞争优势,如组织省级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社区举办公益性健康咨询活动、与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健康咨询栏目等。二是要重视诊疗水平、诊疗能力的提高。医务人员要掌握本行业医疗技术的新理念、新知识,消化吸收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如外科的微创、内科的介入手术治疗就代表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三是要重视改善服务态度。各学科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青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 优势学科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学科负责人要经常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并传递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