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胸外科自创建以来历经近30年的发展,目前年手术量500台,收入1200余万元。现有医护人员3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和同等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医护人员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具有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5人。科室病床39张,拥有独立设置的重症监护病床6张以及进口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保证优良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心胸外科不断发展壮大,手术量和手术类型逐年增加。心胸外科承担了省重点招标项目“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的课题研究,在省内率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例数及技术水平居省内先进水平。心胸外科还与北京阜外医院协作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提高重症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疗效的研究”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和低体重小婴儿(5.5kg)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水平,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在小切口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成型、心脏移植手术等方面我科走在了省内的前列,达到了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费用的目的,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心胸外科近年来自己探索总结出一套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收到满意的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方面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心胸外科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单病种限价”的新举措,大幅度降低了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治疗费用。
  心胸外科目前开展的常规诊疗项目:冠状动脉搭桥;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纠治(房、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单心室等);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切除、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食道癌、肺癌手术切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8月18日,在全院中层管理干部会议上,党委书记雷良华强调,当前一个时期,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布置。 一是要重视市场,重视宣传。各学科要加强和县级医院的协作关系,扩大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学科知名度,创造竞争优势,如组织省级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社区举办公益性健康咨询活动、与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健康咨询栏目等。二是要重视诊疗水平、诊疗能力的提高。医务人员要掌握本行业医疗技术的新理念、新知识,消化吸收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如外科的微创、内科的介入手术治疗就代表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三是要重视改善服务态度。各学科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青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 优势学科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学科负责人要经常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并传递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