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胸外科自创建以来历经近30年的发展,目前年手术量500台,收入1200余万元。现有医护人员3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和同等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医护人员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具有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5人。科室病床39张,拥有独立设置的重症监护病床6张以及进口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保证优良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心胸外科不断发展壮大,手术量和手术类型逐年增加。心胸外科承担了省重点招标项目“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的课题研究,在省内率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例数及技术水平居省内先进水平。心胸外科还与北京阜外医院协作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提高重症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疗效的研究”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和低体重小婴儿(5.5kg)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水平,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在小切口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成型、心脏移植手术等方面我科走在了省内的前列,达到了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费用的目的,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心胸外科近年来自己探索总结出一套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收到满意的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方面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心胸外科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单病种限价”的新举措,大幅度降低了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治疗费用。
  心胸外科目前开展的常规诊疗项目:冠状动脉搭桥;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纠治(房、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单心室等);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切除、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食道癌、肺癌手术切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8月18日,在全院中层管理干部会议上,党委书记雷良华强调,当前一个时期,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布置。 一是要重视市场,重视宣传。各学科要加强和县级医院的协作关系,扩大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学科知名度,创造竞争优势,如组织省级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社区举办公益性健康咨询活动、与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举办健康咨询栏目等。二是要重视诊疗水平、诊疗能力的提高。医务人员要掌握本行业医疗技术的新理念、新知识,消化吸收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如外科的微创、内科的介入手术治疗就代表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三是要重视改善服务态度。各学科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青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 优势学科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学科负责人要经常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并传递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