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已成立20余年,2006年12月,我院对部分优秀医疗资源重新整合,在原有内科ICU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成立了一个新型的综合ICU,即MICU(重症内科)。
  重症内科拥有一批高专业素质的医护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有两位副主任医师曾到美国进修学习,配备有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医学专家,我院著名医学专家林丽香教授每周一、五定期到重症内科查房,因此,MICU对多发病、疑难杂症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重症内科病房为垂直层流病房,共有床位20张,能为危重病、老年等各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顺利治疗提供有力保障,重症内科还设有减压病房一间,能很好地对各种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医院对重症内科的发展高度重视,为重症内科配备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先进ICU医疗设备,如PHILIPS心电监护仪、Servos等多种型号高级呼吸机、中央调控系统等,可为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床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床边支气管纤维镜抽吸和灌洗术及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等。
  重症内科病区环境整洁、舒适,结构合理,设备先进,为我省乃致我国最先进的ICU之一。可对危重病人生命功能进行连续、定量、动态及时的监测,从而准确判断病情变化的质和量,早诊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必要时给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上的生命支持,协助病人度过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状态,重建新的平衡。可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明显降低了病死率。MICU成立以来,平均每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达12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2%。 MICU还大力开展了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病人的机械通气及营养支持治疗,积极探索MODS病人血糖变化及胰腺的病理生理改变。
  重症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用精湛的技术,以最佳的服务模式,最优的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穿30多斤铅衣 医生秀绝活 日本专家和我院医生联手,为三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

据2014年5月31日《海峡都市报》第A10版:闽闻 从头到脚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站6个小时,接连做了3台手术,5月29日,在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新心脏介入导管室正式启用之际,来自日本的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联合手术。他们运用“穿针引线”般的娴熟手法,帮助我省3名严重冠心病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 本报记者独家进入手术室,见证了中日专家“通”血管的巧思和巧手。 手术探查为防辐射 医生“全副武装” 张力(化名)今年只有37岁,爱抽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他的右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近完全闭塞,导致他常常心绞痛。省立医院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郭延松说,从检查上判断,张力的血管闭塞至少一年。 在医学上,这类病人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变硬,有的甚至比石头还硬,血管难打通,手术难度极大,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 日本在这类疾病介入治疗的经验很丰富。适逢国际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到上海参加国际会议前夕,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省立医院邀请其到我省联合手术,为包括张力在内的3名患者做手术。 前日上午9点,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们穿上重达30多斤的铅衣,全副武装进入手术室。因为术中需要反复利用X射线来探查手术进展,放射线剂量非常大,需要“武装到牙齿”。 血管内逆向穿丝 “杀”出一条路 张力的手术安排在第三台。医生们先在张力大腿上打个小孔,在X光的导引下,一根精细的医用导管从大腿上的小孔进入身体,并沿着动脉上行,最终到达心脏右冠状动脉口。这样就在血管内开辟了一条“通道”。然后,医生们把一根更细的导丝放入导管。当导丝来到堵塞血管附近时,考验医生的关键时刻到了。 因为血管完全堵死,这里好比“断头路”,医生们必须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手感,来确保导丝在血管内穿行,失之毫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穿孔。 导丝通行到堵塞“路段”,血栓果真硬得跟石头一样,无论导丝怎么“突破”,都无法打通。于是,村松俊哉改变战术,改从左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逆向进入,绕到血管堵塞“路段”另一侧“突围”,胜利“杀”出一条路来,顺利放入支架,撑起了血管壁。很快血流就恢复了通行。 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半,三台手术连轴转。闷在厚重的铅衣里,中日医生们都汗流浃背。 一同手术的郭延松说,日本专家经验丰富,动作娴熟,手术方法也使大家受益匪浅。 (海都报记者 章微/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