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

核医学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前身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合组医院同位素室)建科于1960年,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1999年成立了褔建省核医学研究所,2005年成立了PET-CT中心。

我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的专业化队伍,现有医师、技师、护士、核物理工程师及放射化学师共25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9名,初级职称12名,其中硕士3名。原核医学科主任、研究所所长董惟誉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省核医学学科带头人、省优秀专家。曾任褔建省核学会副理事长、福建医学会常务理事,省核医学会主委、名誉主委。为中华核医学分会第一、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第1-5届编委。科主任何品玉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省核医学研究所所长,褔建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会第6、7届委员、福建省核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董惟誉获中共褔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褔建省优秀专家”称号;董惟誉主任及何品玉主任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文新为《中华核医学杂志》第6、7届编委,省核医学分会委员,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为省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我科在董惟誉老主任、老专家的带领下,于1967年在省内首先开展核素扫描;1972年引进全国第一台γ照相机并首先应用于临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1989年在省内首先引进ECT;1998年又在省内率先更新为双探头ECT;2005年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PET-CT。1974年开展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1994年引进双能全身骨密度仪;2002年又引进骨质疏松治疗仪,开展骨质疏松诊治工作。目前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PET/CT、回旋加速器与全自动正电子药物合成设备、2台ECT、放射免疫测定仪、化学发光测定仪、脏器功能测定仪、及骨密度测定仪与骨质疏松治疗仪等,尤其是PET-CT显像为分子水平诊断,是当今最先进的诊断技术;设有PET-CT中心、ECT显像室、核素标记实验室、脏器功能测定室、体外测定室、核素治疗室、核素治疗病房以及骨质疏松诊疗室等诊断、治疗、实验室。

40多年来,开展诊疗项目50多项,最高年诊疗数达16万人次;开展20多项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7部著作,其中10余篇论文获全国、省科协、省医学会等优秀论文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17次)。承担多项中标课题;承担历届核医学本科、专科等多层次的理论课、见习及实习教学任务。作为福建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挂靠单位及省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医学基地,经常组织省级核医学学术活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穿30多斤铅衣 医生秀绝活 日本专家和我院医生联手,为三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

据2014年5月31日《海峡都市报》第A10版:闽闻 从头到脚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站6个小时,接连做了3台手术,5月29日,在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新心脏介入导管室正式启用之际,来自日本的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联合手术。他们运用“穿针引线”般的娴熟手法,帮助我省3名严重冠心病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 本报记者独家进入手术室,见证了中日专家“通”血管的巧思和巧手。 手术探查为防辐射 医生“全副武装” 张力(化名)今年只有37岁,爱抽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他的右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近完全闭塞,导致他常常心绞痛。省立医院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郭延松说,从检查上判断,张力的血管闭塞至少一年。 在医学上,这类病人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变硬,有的甚至比石头还硬,血管难打通,手术难度极大,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 日本在这类疾病介入治疗的经验很丰富。适逢国际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到上海参加国际会议前夕,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省立医院邀请其到我省联合手术,为包括张力在内的3名患者做手术。 前日上午9点,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们穿上重达30多斤的铅衣,全副武装进入手术室。因为术中需要反复利用X射线来探查手术进展,放射线剂量非常大,需要“武装到牙齿”。 血管内逆向穿丝 “杀”出一条路 张力的手术安排在第三台。医生们先在张力大腿上打个小孔,在X光的导引下,一根精细的医用导管从大腿上的小孔进入身体,并沿着动脉上行,最终到达心脏右冠状动脉口。这样就在血管内开辟了一条“通道”。然后,医生们把一根更细的导丝放入导管。当导丝来到堵塞血管附近时,考验医生的关键时刻到了。 因为血管完全堵死,这里好比“断头路”,医生们必须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手感,来确保导丝在血管内穿行,失之毫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穿孔。 导丝通行到堵塞“路段”,血栓果真硬得跟石头一样,无论导丝怎么“突破”,都无法打通。于是,村松俊哉改变战术,改从左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逆向进入,绕到血管堵塞“路段”另一侧“突围”,胜利“杀”出一条路来,顺利放入支架,撑起了血管壁。很快血流就恢复了通行。 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半,三台手术连轴转。闷在厚重的铅衣里,中日医生们都汗流浃背。 一同手术的郭延松说,日本专家经验丰富,动作娴熟,手术方法也使大家受益匪浅。 (海都报记者 章微/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输卵管造影后流血的病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输卵管造影后流血可能与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刺激、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有关。输卵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手段,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少量出血属于常见现象,但需警惕异常出血。 1、操作损伤 输卵管造影需将导管插入宫颈管,可能造成宫颈黏膜轻微损伤。器械接触可能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点滴状出血,通常1-2天内自行停止。检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碘伏棉球局部消毒有助于预防感染。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天以上,需排除宫颈裂伤可能。 2、子宫内膜刺激 造影剂注入时产生的压力可能刺激子宫内膜脱落,尤其对于内膜较薄或处于增生晚期的患者。这种出血多呈暗红色,伴有轻微下腹坠胀感,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建议术后卧床休息6-8小时,可遵医嘱使用葆宫止血颗粒或致康胶囊等中成药调节内膜修复。 3、感染 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典型表现为出血伴随脓性分泌物、发热、持续性腹痛。需进行白带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后易出现渗血不止。出血特点为鲜红色、无凝血块,可能伴有皮下瘀斑。术前应完善凝血四项检查,异常者需提前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或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5、激素水平波动 造影检查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引起撤退性出血。常见于月经周期不规律者,出血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可通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配合益母草颗粒促进内膜修复。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2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观察出血量变化,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需立即返院复查。建议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复查,评估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期间可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