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汤钊猷院士倾力编撰的“一大一小”肿瘤著作面世

时间:2011-08-11 16:17 作者:复禾健康

国内肿瘤学界的众多翘楚和名家汇聚上海,隆重掀开两本新书的神秘面纱。810日,由全国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带头人、著名肝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主编的大型肿瘤学学术专著《现代肿瘤学》(第三版)及其编著的高级科普书《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举行联合新书发布会,与广大读者见面。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5位医学界重量级院士??郝希山、邱蔚六、陈赛娟、周良辅、王红阳以及蒋国梁、郭小毛、沈镇宙倪泉兴、查锡良肿瘤名家作为出席嘉宾来到发布会现场致贺,并对汤钊猷院士的新书给予了极高的赞誉;郝希山、王振义、孙燕3位院士等欣然为科普新书撰写书评;吴孟超院士因有要事不能亲自参加发布会,特意发来贺信,肯定了“汤钊猷院士两本新书的出版,对我国肿瘤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必将造福更多的肿瘤病患”。

由汤钊猷院士主编的《现代肿瘤学》专著自1993年问世以来,风行整整18年,重印11次,销量达3万多册,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广大医生喜爱的案头书。其中第一版被《中国肿瘤2000》评为推荐比率最高的肿瘤学著作,1999年被《科学时报》评为被引频次最高的20本专著之一,是唯一获国家进步奖的肿瘤学专著。新的《现代肿瘤学》第三版依然由汤钊猷院士主编,副主编和编写人员更换为蒋国梁、邵志敏、樊嘉、钦伦秀、熊思东等目前正在临床第一线的专家,站在癌症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前沿,从病理基础到具体病症,以及临床诊疗,为广大读者(主要是肿瘤工作者)呈现、讲解最新的肿瘤学全貌,是我国肿瘤学科的权威性专著。新版延续了前两版的编写宗旨和基本构架,根据学科的发展,尽量充实新世纪以来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包括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第三版的各章节绝大部分经过重写,改为彩版全新面世。

《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则是汤钊猷院士在对200年来国内外的抗癌实践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40余年肝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多年来观察和思考的结晶。该书用深入浅出的科普形式向普通大众探讨和澄清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倡导抗癌要以预防为主、正确诊断、慎防癌转移,并创造性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抗癌新主张,试图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抗癌战略和抗癌之路。书中还针对癌症病人康复,提出了许多独到而有效的方法和见解,如坚持游泳、买菜等,特别适合各种癌症病人及其家属,广大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以及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参考。正如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所言:“《消灭与改造并举》是一本科学经典之作,融合了汤院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学科进展的综合理解,特别是他对抗癌战略的反思更是体现了哲学思辨的精神,启人深思。它既能指引抗癌临床及基础研究专家制定正确治疗研究方略,又能帮助广大癌症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选择抗癌路径。”

一本370多万字的大型学术性专著,一本150多页的科普“小册子”,是汤钊猷院士在严峻的肿瘤防治形势下,对医生和患者的两种表达。癌症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的新增病例发生在如中国、印度、墨西哥等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据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城市的首位死因(25.0%),农村的第二位死因(21.0%),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持续的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以及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汤钊猷院士借着这一本大书、一本小书将肿瘤学的最新全貌和融汇东西方思维的抗癌新策略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汤钊猷院士,从事肝癌研究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肝癌早诊早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从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汤钊猷带领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的医务人员向肝癌发起了“三大战役”,历经40余年的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努力,从“进一个死一个”到最长生存42年,创造了治疗肝癌的“世界奇迹”。他创用甲胎蛋白动态分析发现了大批毫无症状的“小肝癌”患者,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概念和方法由此确立,使肝癌有效治疗的时间大大提前,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亚临床肝癌”的概念;他逆向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后切除”,这一方法被成功地运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提高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率,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又向“肝癌转移复发”宣战,在国际上最早建立高转移人肝癌模型体系。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攻关,肝癌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从60年代的4.2%,提高到90年代以来的41.0%,使肝癌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汤钊猷院士还及时将研究成果编撰成书,著述颇丰,曾主编中英文专著8本、参编国际专著11本,发表论文600多篇。

汤钊猷院士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国际抗癌联盟(UICC)理事、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汤钊猷院士曾两度获得我国最高的科技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美国癌症研究所“早治早愈”金牌,由此奠定了我国在肝癌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汤钊猷院士还曾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学科学奖、中国工程科技奖和吴阶平医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5年还当选为大陆唯一的美国外科协会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为什么早孕有盆腔积液
冷启刚
回答: 早孕出现盆腔积液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主要有黄体形成、激素水平变化、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黄体形成 怀孕早期卵巢黄体持续分泌孕激素,可能导致少量液体渗出形成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腹痛等不适,积液量少且会自行吸收。建议孕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变化。 2、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盆腔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组织液渗出。此类积液多呈淡黄色清亮液体,深度不超过30毫米。可通过左侧卧位休息促进吸收,无须特殊处理。 3、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怀孕后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炎症复发出现炎性渗出液。常伴有下腹坠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药物治疗,同时禁止盆浴。 4、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血性积液,表现为剧烈腹痛伴阴道流血。超声检查可见混合性包块和盆腔游离液体。需紧急进行腹腔镜手术,常用术式包括输卵管开窗术或切除术。 5、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怀孕可能出现该并发症,表现为卵巢增大伴大量腹盆腔积液。需住院监测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扩容,禁止自行服用利尿剂。 早孕发现盆腔积液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生理性积液建议保持外阴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病理性积液需严格遵医嘱治疗,禁止热敷腹部或服用活血类药物。出现腹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就诊,孕期用药必须经产科医生评估。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