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成功实施甲状腺癌伴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切除术

时间:2014-04-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了一名右侧颈部肿块男性患者,该患者右侧颈部触及巨大肿块,行各项检查后怀疑为颈部神经鞘瘤。

  沈斌医生在详细看了检查报告后发现,患者右侧甲状腺存在占位,恶性肿瘤可能较大,经收住院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其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巨大淋巴结转移。

  於子卫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决定为患者行手术治疗,由于该区域淋巴结紧邻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周围伴行许多其它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患者就会出现声嘶、肩无力、偏瘫、大出血甚至失去生命等问题。

  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於子卫主任医师和其团队仔细研究了患者的资料,在麻醉科精心配合下,术中通过耐心细致地分离,成功将右侧甲状腺、左侧部分甲状腺、Ⅵ区淋巴结和粘连在右侧颈部大血管上的巨大淋巴结完整摘除,均无大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测得右侧甲状腺肿瘤直径5cm,Ⅵ区淋巴结直径2cm,右侧巨大淋巴结直径6cm,长15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甲状腺癌伴如此严重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正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团队的紧密配合,将耐心、细致和精湛医术完美结合,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大外科齐联手,要津处摘巨大瘤

近日,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由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巨大神经肿瘤切除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强强“联手”为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摘除了位于其颈部“要津”处的恶性侵蚀性纤维瘤。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多学科诊治工作模式的又一次集中展现。各具优势的不同学科以循证医学为引导,全面合理地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制定个性化综合方案。该临床模式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医院的重要工作模式。此次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成功不仅显示了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力量和整合水平。 来自陕西的患者张女士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左手麻木和左肩疼痛的症状。起初张女士以为是颈椎病。之后疼痛却日益加重,在来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后,竟发现颈部有一个巨大肿块,经穿刺活检,基本确定为恶性侵蚀性纤维瘤。 由于肿块体积很大,加上其位于颈部气管食管旁、颈椎胸椎前及左肺尖上部,与颈胸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伴行且关系密切,位置极其凶险。张女士辗转于陕西省各大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太大,最多只能切除一半,建议她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病情日渐加重,万般彷徨之下来到了我院求助。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教授在仔细询问病史,阅读各影像检查数据以及细致体检后,决定收治张女士。此时,张女士的肿块已经发展到了14厘米*7.0厘米*7.0厘米,与颈总动脉、下侧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及椎动脉黏连,其外侧压迫臂丛神经,情况相当严峻。 神经外科当即组织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的多科专家团队多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商榷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影像资料的研读,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尽管肿瘤全切风险及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但是切除肿瘤是唯一能使患者摆脱病痛的方法,必须迎难而上。 在制定了缜密手术方案及相应的手术预案后,神经外科联合胸外科为张女士实行了颈胸部巨大占位切除术,长达8小时的手术之后,98%的肿瘤被切除,且未损伤到肿瘤周围的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左手麻木及左肩痛症状缓解,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恢复性治疗,近日即可康复出院回家。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指夹到怎么消肿止痛
聂小娟
回答: 手指夹伤后可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止痛、抬高患肢、避免二次损伤等方式消肿止痛。手指夹伤通常由外力挤压、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冷敷 受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糖尿病或血液循环障碍者慎用。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需立即终止。 2、热敷 受伤24小时后改用40℃左右热毛巾外敷,每日3-4次促进血液循环。热敷可加速淤血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合并开放性伤口或皮肤破损时禁用,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温度避免血管过度扩张。 3、药物止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巴布膏或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肿痛,使用前需清洁皮肤,过敏体质应小范围试用。禁止与口服同类药物叠加使用。 4、抬高患肢 将受伤手指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局部静脉淤血。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手臂,日常避免患肢下垂。配合轻柔向心按摩效果更佳,但骨折或严重肿胀时禁止按压。 5、避免二次损伤 伤后一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活动,必要时用夹板固定保护。指甲下淤血可消毒后穿刺引流,但需预防感染。如出现持续剧痛、关节畸形、皮肤青紫蔓延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骨折或韧带撕裂需及时就医。 恢复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两周内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物品,洗手水温不宜过高。若48小时后肿胀未减轻或出现搏动性疼痛、发热等感染征象,需到骨科或急诊科排查并发症。日常操作重物或机械时注意佩戴防护手套,定期检查家具门缝等易夹伤部位的安全性。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