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医学人文 每个医生的必修课

时间:2014-08-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相信几乎所有的医生都知道特鲁多医生的这句铭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en,To comfort alwayes.它告诉了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也诠释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

  然而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洪流的冲刷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20世纪以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医生们凭借有限的药物和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为病人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但到了20世纪,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医院里装备了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和设备,肾透析机、呼吸机、起搏器、人工脏器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药物、器官移植、生殖技术、介入治疗等提供了多种有效治疗手段。尽管对病人的关照依然被提及,但那已是现代医学技术范畴之外的事情了。为此,人们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医学界涌动着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cure),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care)。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更应该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是在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之间保持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一步是强调成为一个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医学发展到21世纪已不再只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因此,提倡医学的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就如医学的两只翅膀,只有比翼,方能齐飞,医学也才能真正发挥“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给医务人员提出新的医德要求:高度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选择权和知情权,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塑造并维护医患之间的平衡、平等的关系,实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医疗卫生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阚英)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儿先心病不可怕 介入治疗显神通??省医院心内科为2岁先心病患儿做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为一名2岁先心病患儿海娇,做了心脏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手术获得成功。 海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们是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的农民,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经常感冒,总说胸口疼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总爱闹人,前段时间我们在县医院检查后,诊断出是先心病,县医院说到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我们就来到省医院进行治疗了。现在我家孩子手术已经四天了,恢复的非常好,睡觉也踏实了,以前医生听心脏有杂音,现在听杂音也没了。 心内科一病区张广成医生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名年龄只有2岁,体重仅10公斤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如果孩子不做手术会反复的肺内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如果延期治疗很难活过30岁。过去对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现在我们运用介入手术的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由介入导管通过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静脉通过肺动脉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送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动脉导管,这样就可以治愈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它扩大了医生的视野,我们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近三年我们运用介入技术已经成功的为三百余名先心病患儿做了介入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体重只有7公斤”。 张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喂奶困难或拒绝食物、呛咳、多汗、发育迟缓时,应高度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发现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梦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