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市属21家医院要发展“四个中心”

时间:2014-05-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市属21家医院应该成为疑难疾病的诊疗中心、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

  “北京市市属的大型三级医院,应该发展成疑难疾病的诊疗中心、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5月24日,在健康界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的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专题讨论上,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对市属大型医院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朝着“四个中心”方向发展

  “目前北京市市属21家医院,门诊量相当于全市门诊量的35%。住院病人数约占全市总住院人数的40%。这个医疗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封国生表示,在北京市市属的特色大医院,由于门诊量大,挂号难、看病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封国生提出要进一步构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医疗体系,实现有效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他认为用扩大医院规模的方法来应对不断增长的患者,不是一个好办法,必须采取分流的措施,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解决。

  “北京市市属的大型三级医院,我认为应该发展成疑难疾病的诊疗中心、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封国生表示,这些医学中心应该代表国家的水平,在某些方面应该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封国生介绍,美国耶鲁医院的床位数只有1000张左右,可是该院在全美排名历年来都保持在前三位,原因就是医院在提供临床服务的同时,成为美国最着名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新技术的研发中心。耶鲁医院不仅仅是研究型医院,实际上也是创新型医院。封国生说:“根据这样的定位,我觉得北京市属的这些大医院,就应该朝着研究型、创新型的医院方向去发展。”

  抓好“四级学科”,培育特色品牌

  封国生指出,医院定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支撑学科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学科的引领方向,这个方向必须依靠科研的支撑和推动。因此,根据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定位,我们不应该把医院办成一个临床中心,而是办成一个医学中心。这个医学中心应该具有临床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等。

  市医管局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制定了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其主要内容是抓好“四级学科”的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学科。如果某学科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品牌学科,可以通过“四级学科”的科研来进行突破,从而保持学科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创新。

  据封国生透露,市医管局每年投入五千万来支持重点特色学科的发展和临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应用。计划在五年内培育出60个临床特色学科、70个临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争取把这些特色学科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学科。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来引领和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通过临床技术创新项目的应用,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封国生表示,这样的思路,得到市属医院广泛的赞扬和支持。这种项目不同于教育部的临床重点学科和卫生部的临床重点专科,是医管局一个独立的思考和支持。从去年开始,医管局评选出了2013年和2014年的临床重点专业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今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评选2015年的重点医学专业和临床技术创新项目。临床重点专业,医管局要支持300万,医院还要配套300万。临床技术创新项目,医管局支持100万,医院要配套100万。

  除此之外,医管局还通过绩效考核,来推动科研教育的管理。这种绩效考核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工具,也是一个手段。在这个工具里面,侧重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些指标的控制和考核,来提升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能力。

  “三大计划”助力人才梯队建设

  除了抓学科建设,新技术创新和绩效考核之外。从今年开始,医管局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封国生指出,学科建设、重大技术的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人才梯队。人才梯队的建设,是学科和新技术创新的支撑关键,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为了使这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能够落到实处,医管局推出三个计划:使命计划、登峰计划和青苗计划。“使命计划”主要支持院士、北京学者,国家级人才,中华医学会三级学科的主任委员等。目的是在市属医院这个平台里,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通过这种引领作用,来带动和培育市属医院人才和学科的发展。

  “登峰计划”主要是培育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使他们能够更快的向前发展,再攀登一步,所以叫登峰计划。还有“青苗计划”,主要是对学生骨干给予支持。“前两个计划,我们都有一些项目,有钱放在这,凡是符合这项计划的人,你可以申请使用这笔经费。对于“青苗计划”,我们直接就把钱给医院,针对个人进行培养。”封国生表示,“这三项计划,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强。也是希望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育和支持的力度,从而提升学科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当然,“扬帆计划”当中,学科建设和重大科研创新项目也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扬帆计划”和人才培养的三项计划,目前刚开展不久,还需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