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高压氧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于1975年6月正式成立,拥有北京第一座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它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性能一直在我国高压氧医学界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是国内完善的高压氧医学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机构。三十年来,治疗病人100余万人次,居国内外首位。全中心承担了医疗、教学、科研及培训工作,学术水平处国内外领先地位。每年通过院际会诊、远程会诊、网上会诊等方式患者从外院和外省市转往该科治疗。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几乎与国际高压氧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步。经过近30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信息交流和专业人员培训的中心。《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由该科承办。自1995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也设在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
  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由高压氧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高春锦教授担任。
  高压氧科有医、护、技人员38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工程师3人。全科博士4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人。
  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特色:
  科室医护技人员形成成熟的救治团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全面、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患者在高压氧舱内外抢救治疗。建立了完善的高压氧舱、门诊、急诊和病房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规范、治疗流程及出现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以保障医疗工作安全有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目前重点包括:有害气体中毒,特别是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及迟发脑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病;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的高压氧综合治疗,如脑、脊髓外伤;皮瓣移植等。
  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缺氧性脑病和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大多有严重意识障碍并伴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动、静脉血管病变。对于每一位接诊的患者,均进行严格诊断和鉴别诊断,关注患者所伴随的其他脏器损伤,观察和预防(警)其并发症并及时治疗(详见高压氧治疗适应证)。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挽救了很多长时间昏迷伴随多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生率大大低于国内外水平<10&#xFF05;。治疗全国各地转来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痊愈率和好转率大大高于国内外水平>90&#xFF05;。
  已经建立在国内比较先进、比较完善的高压氧舱内生命保障系统,有舱内气动呼吸机、心电监护设备,除此之外始终坚持高压氧治疗期间舱内医护人员巡视陪舱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和初次进舱患者在舱内治疗安全。
  备有高压氧舱内经皮氧分压检测仪,实时监测特殊患者经皮氧分压动态变化,为舱内医护人员提供患者治疗参数。
  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设置:
  1临床部:
  (1)病房:38张病床;
  (2)门诊,急诊;
  (3)常压氧治疗中心;
  (4)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婴儿舱;
  2研究部
  (1)实验室:备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PIM3、毛细血管电泳仪、液压撞击仪、立体定位仪等;
  (2)动物实验舱;
  (3)资料室;
  (4)信息中心;
  3学术机构
  ⑴自1995年至今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设在该中心。
  ⑵2000年8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承办《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0]医会编字等45号)
  ⑶每年承办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高压氧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承担《高压氧舱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培训班教学工作。
  ⑷自2003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考核培训班由该中心承办。
  ⑸2000年9月经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载人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设在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
  ⑹2000年8月建立中华高气压医学咨讯网。
  学科文化建设和科研:
  高压氧科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室文化建设。每年多次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科普教育和讲座。近年承担了“北京市重点扶植科室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基金”、“”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近5年参与卫生部“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治指南”编写。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第一现场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急性职业中毒救治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撰写。参与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毒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承担“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诊疗路径”和“一氧化碳中毒诊疗技术规范”制定、撰写及推广应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核因子Kappa(NF-kβ)在高压氧预处理皮瓣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撰写专著、译著17部,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
  高压氧治疗适应证范围: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
  2.急性脑缺血缺氧性疾病
  3.脑出血(病后3周至3个月内)
  4.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
  5.急性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6.急性毒物中毒
  7.急性减压病
  8.急性气栓症
  9.窒息(缺氧性
  10.急性颅脑外伤及其脑功能障碍
  11.气性坏疽肢体及体表厌氧菌感染
  12.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
  13.麻痹性肠梗阻
  14.高原适应不全症
  15.烧伤(重度)
  16.顽固性皮肤溃疡
  17.早期周围血管疾病
  18.断肢(指)再植术后
  19.皮肤移植(缺血性)
  20.放射性骨坏死
  21.放射性软组织损伤
  22.急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23.急性眼底供血障碍
  24.急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