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我院举办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时间:2014-08-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诊疗工作,我院于8月13日下午在门诊十层报告厅举办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各临床科室传染病主检医师、门诊组长及其他医务人员5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医院感染与疾病控制处刘冰副主任强调了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各临床科室做好本科室医务人员的的二次培训、预检分诊等工作。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宋淑?副主任医师介绍了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等知识;医院感染与疾病控制处李桂芹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进行了解读,并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院感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讲解。皆在增强我院医务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的能力。

  今年三月以来,非洲的利比里亚等地先后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潜伏期为2—21天,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和特效治疗措施,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措施,为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控和诊疗工作,加强病例管理和院感控制工作做了技术储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结核验血报告主要看哪些指标
马晓斌
回答: 肺结核验血报告主要关注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结核感染、评估炎症程度及免疫反应状态。 1、血常规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较常见。肺结核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常规异常程度通常与病情活动性相关,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肺结核活动期患者血清水平多明显升高。该指标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持续高水平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其他感染。 3、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是结核病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常显著加快,可达每小时50毫米以上。该指标动态变化可反映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但受贫血、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分析。 4、结核抗体检测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包括IgG、IgM等抗体类型。阳性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抗体检测敏感性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结核病。该检查更适合辅助诊断菌阴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5、γ-干扰素释放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检测结核特异性T细胞反应判断感染状态。该试验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较高。阳性结果说明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阴性结果对排除结核病有较高参考价值。 肺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证据。验血指标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单独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完成痰涂片、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有助于评估疗效。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劳累,注意隔离防护以减少传播风险。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